荷里活女星盧燕(Lisa Lu)的百年演藝生涯,出演無數經典角色——宮廷裏的太后、戰火中的寡婦、異鄉的母親⋯⋯但這一次,她出演自己。銀幕前,她曾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抹側影,也是無數觀眾心中難忘的角色;銀幕後,她背負著漂泊與跨文化的記憶,紀錄片《盧燕的盧燕》(Lisa Lu Plays Herself),將她的生命,演成一場未曾落幕的戲。

2025年7月12日,98歲的荷里活女星盧燕(左二)親自來到紐約林肯中心參與紀錄片《盧燕的盧燕》世界首映活動,小女兒黃漢頤(左一)與導演陳玫君(右一)在台上與觀眾互動。(曾蓮/大紀元)
2025年7月12日,98歲的荷里活女星盧燕(左二)親自來到紐約林肯中心參與紀錄片《盧燕的盧燕》世界首映活動,小女兒黃漢頤(左一)與導演陳玫君(右一)在台上與觀眾互動。(曾蓮/大紀元)

在今年7月12日紐約林肯中心Walter Reade Theatre的大銀幕上,紀錄片《盧燕的盧燕》舉行世界首映,回顧這位世紀影星的築夢人生,全場座無虛席。當影院燈光亮起,隨著雷動的掌聲,98歲的盧燕優雅現身舞台中央,此時她不再飾演任何人,卻依舊是最動人的角色。這部紀錄片如同一部史書,不只是記錄演員的生平,還有百年間世界變遷與華裔演員在荷里活舞台上的尊嚴。

穿越時空的立體人生

伴隨著悠揚的樂音,泛黃的老照片,觀眾隨著盧燕的口述回憶,走入她的世紀人生。「盧家少婦鬱金香,海燕雙棲玳瑁梁。」這句唐代沈佺期的詩歌,就是盧燕名字的由來,她的本名盧燕香,是詩人樊增祥為她起的名。她出生於戲曲世家,母親是京劇名伶李桂芬,童年的耳邊總是戲曲的唱腔、話劇的台詞,與換景木板的吱呀聲。

盧燕的父親英年早逝,從小隨著母親長大,她的母親與梅蘭芳夫人福芝芳是金蘭之友,情同姐妹,認她做契女,抗戰時期,她和母親就寄住在梅家,這一住就是九年,梅蘭芳是她的「寄爹」。1945年中學畢業後,她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財務管理專業,參加了學校的話劇團,在《雷雨》里扮演四鳳,在舞台上嶄露頭角。1947年,她隨母親赴美國檀香山與姐姐一家團聚,一年後在家人的介紹下,與當時的國民政府外交官黃錫琳結為連理。

1947年在檀香山,盧燕身穿姐姐盧佩德從中國帶來的旗裝,相片由攝影師Henry Lnn拍攝。(NYAFF/盧燕提供)
1947年在檀香山,盧燕身穿姐姐盧佩德從中國帶來的旗裝,相片由攝影師Henry Lnn拍攝。(NYAFF/盧燕提供)

婚後隨著三個孩子的出世,為了養家生活,她與丈夫搬到了加州,同時做三份工作,白天在當地一家日報圖書資料室上班,下午在華語學校教中文,晚上又到中文報社翻譯國際新聞。艱難的異鄉生活沒有阻斷她對舞台的熱愛,反而讓她更努力追尋夢想。1956年,她來到加州的巴沙迪那戲劇學院學習,從英文舞台劇開始,逐步嶄露頭角。從東方的韻律走向西方的語言,從一抹眉眼的含蓄,到一聲台詞的張揚,兩種文化在她的表演中交錯成獨特的節奏。

在影視圈、戲劇界嶄露頭角

盧燕的銀幕形象多變,卻都浸潤著她特有的古典氣質和韻味。1958年《飛虎嬌娃》(China Doll)中,盧燕飾演一個年輕酒家女,在荷里活以亞洲形象露面。1960年,盧燕在亞利桑那拍攝了第一部電影代表作《山路》,擔任女主角,與荷里活巨星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合作,開啟了她在荷里活的星途。

1958年《飛虎嬌娃》(China Doll)中,盧燕飾演一個年輕的酒家女。(NYAFF/盧燕提供)
1958年《飛虎嬌娃》(China Doll)中,盧燕飾演一個年輕的酒家女。(NYAFF/盧燕提供)

1970年她主演的《董夫人》成為經典,為她獲得第一個金馬獎影后的獎盃,她將一位堅守貞節寡婦演得出神入化,面對情感和理性的掙扎,她選擇了堅守「貞節牌坊」的尊嚴。

慈禧太后的角色可謂是盧燕一生中最為人所知的角色,由李翰祥執導的《傾國傾城》、《瀛台泣血》,到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將慈禧的一生展現在鏡頭前,《末代皇帝》也是荷里活少有的演繹中國故事的電影,共獲奧斯卡九項大獎。盧燕在82歲時,還親赴上海出演《德齡與慈禧》,甚至11年後,93歲再登舞台,將這一膾炙人口的角色用她特有的氣質展示給觀眾。

在《盧燕的盧燕》的紀錄片中,透過一幕幕經典電影畫面回放,將她一生台前幕後的身影,再度呈現在大銀幕上,透過她個人對昔日風華的描繪,呈現一幅複雜而立體的百年藝術人生肖像。

盧燕與電影製作人周龍章(左)是多年的好友。(曾蓮/大紀元)
盧燕與電影製作人周龍章(左)是多年的好友。(曾蓮/大紀元)

世紀疫情大考 友情親情堅貞

電影製作人兼美華藝術協會會長周龍章,是盧燕的老友,兩人相識超過六十年。年少時,周龍章在香港邵氏電影片場當演員,飾演美猴王孫悟空,親眼見證盧燕拍攝《傾國傾城》、《瀛台泣血》等古裝電影的風采。他回憶道:「那時她已經是大明星,我常常在片場守著,看她表演、拍戲,學習她的氣場與態度。」多年來,兩人各自經歷了人生起伏與演藝風波,但友誼始終如一。

導演陳玫君(Mei-chun Chen)透露,籌備多時,拍攝《盧燕的盧燕》的計劃原本充滿期待,希望可以踏遍盧燕生命中的重要城市——上海、台灣、三藩市、洛杉磯,以捕捉她多彩的文化足跡與生活背景。然而,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節奏,國際旅行的限制讓原本線下拍攝變成線上對談,許多珍貴的畫面只能靠過去的檔案資料補足。

陳導演坦言,這是一場耐力與時間的考驗:「一開始,我們的訪談都在電腦螢幕前進行,隔著屏幕,心與心之間還是隔著一道看不見的牆。慢慢地,隨著時間推移,信任也一點一滴地累積。」

疫情期間,製片面臨資金斷裂和贊助撤資的困境,許多合作機會化為烏有。周龍章卻堅持拍完這部影片,因為他深知這不是普通電影,而是一座「紀念碑」,是一段傳記文學。他笑說:「拍攝的辛苦外人無法體會,但我們知道,留下這些影像,勝過一切。」在他的眼中,盧燕不僅是傳奇,更是引領華人演員在荷里活佔有一席之地的先鋒,這部紀錄片則是對她藝術人生的最高禮讚。

在這艱難的過程中,還有一位關鍵人物默默守護著盧燕——她的小女兒黃漢頤(Loretta Hwong)。這位二十四小時的貼身助手,無微不至地照料母親的生活起居。從梳頭、準備飲食到情緒陪伴,她將愛融入每一個細節。導演感動地說:「Loretta不僅是盧燕的女兒,更是這部影片最重要的助手。她成了片場的助理製片,協助我們梳理資料、組織拍攝,沒有她,這部影片根本無法完成。」

疫情不只是考驗了影片的製作,更讓這部紀錄片成為一場「守護」——守護一段生命歷程、守護一個藝術傳奇,亦守護一份母女深情。

永不落幕的熱情

《盧燕的盧燕》終於呈現給觀眾,在紐約的映後座談會上,盧燕筆挺坐在舞台中央,聲音仍清亮堅定。她說自己沒有退休計劃,因為表演不僅是工作,更是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她說:「只要有人需要我,我就想演戲。」年近百歲的她,仍然有個「俠女夢」,充滿熱情的她一點也不像個百歲老人。

對觀眾來說,這部紀錄片不只是回顧一位傳奇女星的藝術生涯,更是一場關於生命堅韌與不滅熱情的禮讚。盧燕用她一個世紀的歲月證明:舞台上的光與影閃爍心中,真正的光芒,從未因時間而暗淡,善舉與真誠,才是人間的永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