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其戰略意圖是從北向南,把中國劈為兩半,東部地區自然淪陷。為破壞敵方這一企圖,1937年8月13日,中國政府發動八一三淞滬會戰,吸引日方主力從東向西,爭取時間戰略轉移。這才有一年後宜昌大撤退。

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中方投入約70萬兵力,日方近50萬。中國軍隊傷亡約30萬,日軍約4萬。中國戰略意圖是打破日軍速戰速決計劃,掩護華東工業內遷。初期中國軍隊主動圍攻日軍駐滬海軍陸戰隊,一度佔據優勢。日軍增兵反撲,憑藉海空火力優勢登陸吳淞、川沙,戰局逆轉。11月,日軍杭州灣登陸後形成夾擊,中國軍隊被迫撤退,上海淪陷。

淞滬會戰戰役雖失敗,但具有戰略意義,打破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速勝夢想,淞滬一戰就打了三個月;迫使日軍由東向西進攻,粉粹了日軍從北向南將中國截成兩半的戰略意圖,為東部戰略物資後遷爭取時間。

「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是淞滬會戰中極其悲壯的戰鬥,37年10月26日蔣介石命令第88師524團第一營 (加強營) 留守閘北,掩護主力撤退。該營在副團長謝晉元中校和營長楊瑞符少校的率領下,選擇位於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作為固守點。這是一座六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易守難攻,河對岸是公共租界(屬外國領地),二戰尚未爆發,日本不敢使用重型武器,怕誤中外國租界,這為防守創造了有利條件。該營實際兵力452人,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稱有八百人,故得名八百壯士。從10月27日凌晨開始,這支孤軍依託四行倉庫的堅固工事,面對數倍於己、裝備精良的日軍,展開了殊死抵抗。日軍動用步兵、坦克、火炮甚至飛機輪番進攻,戰鬥異常慘烈。守軍憑藉頑強意志和巧妙戰術,多次擊退日軍進攻,並擊斃擊傷大量敵人。

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掩護國軍撤退。(鍾元翻攝/大紀元)
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掩護國軍撤退。(鍾元翻攝/大紀元)

戰鬥發生在蘇州河北岸,在南岸公共租界,成千上萬的上海市民和外國人聚集在河對岸親眼目睹這場悲壯的保衛戰,為守軍吶喊助威,極大地鼓舞了守軍士氣。10月28日深夜, 22歲的中國女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身裹國旗,在夜色掩護下泅渡冰冷的蘇州河,潛入四行倉庫。將一面嶄新的國旗獻給守軍,表達全國人民對抗戰將士的支持和敬意。這種英勇無畏的創舉,成為抗戰精神的象徵。10月29日清晨,這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四行倉庫樓頂冉冉升起!在戰火硝煙和淪陷區中高高飄揚,極大地振奮了河對岸觀戰民眾和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不屈的意志。日軍見此更是惱羞成怒,加強進攻。

四行倉庫的堅守引起國際廣泛關注和同情。同時,持續的戰鬥也引起毗鄰租界的不安,擔心戰火蔓延。在租界當局的多次要求下,在基本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後,國民政府決定孤軍撤退。10月31日凌晨,在租界英軍的掩護和安排下,謝晉元率領餘部(370餘人,)衝出重圍,退入蘇州河南岸的公共租界。

按協議,守軍撤入租界後應被收容並儘快遣返到中國控制區,但租界當局迫於日軍壓力,背棄承諾。他們解除了守軍的武裝,並將他們羈押在租界內膠州路(後遷至餘姚路)一塊用鐵絲網圍起來的空地上,這裏被稱為孤軍營。四年多時間裏,這些英勇戰士成了失去自由的「俘虜」。他們被限制在營區內,由萬國商團的白羅斯士兵看守,生活條件艱苦。在孤軍營期間,謝晉元保持了堅強的意志和嚴格的紀律。他帶領官兵堅持出操、訓練、學習文化,並舉行升旗儀式,雖屢遭租界工部局阻撓甚至發生衝突,孤軍營成為上海淪陷後一座不屈的精神堡壘,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在帶領官兵出操時,被四名汪偽政權收買的叛兵用匕首和鐵鎬刺殺,重傷不治身亡,年僅37歲。他的遇害震驚全國,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少將。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隨即佔領上海公共租界。佔領了孤軍營,將剩餘的約350名官兵拘捕。被日軍分散押送至各地做苦役。遭受虐待,多被押往遙遠的太平洋島嶼充當勞工,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飽受飢餓、疾病和日軍的殘酷折磨。大部份官兵因疾病、飢餓、勞累過度或被殺害而死亡。戰爭結束時,當初從四行倉庫撤出的數百壯士,僅有一百餘人倖存得以返回祖國。

八百壯士守四行倉庫是淞滬會戰悲壯的尾聲。他們以寡敵眾、視死如歸的壯舉,楊惠敏冒死獻旗的義舉,以及國旗在廢墟上飄揚的畫面,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國際社會的關注。英雄們撤退後長達四年多的羈押以及最終淪為日軍戰俘、在奴役中大量死亡的悲慘結局,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弱國在國際博弈中的無奈。他們的犧牲和苦難,是中華民族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不屈抗爭和承受巨大民族苦難的縮影,其英勇事跡和悲壯結局將永遠被銘記。

淞滬會戰是抗戰史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儘管以撤退告終,但中國軍隊的浴血奮戰彰顯了抗戰決心,為長期抗戰奠定基礎,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標誌。

賦詩讚淞滬抗戰精神:

八百壯士守四行,

捨生取義戍國疆,

驚天動地泣鬼神,

淞滬血戰笑敵狂。

回顧淞滬會戰真實歷史,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深思醒悟,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所行所為,對得起為國捐軀的抗日先烈嗎?!

另外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抗日戰爭之悲壯慘烈、沉痛艱辛及殘酷性,中國人民怎麼能「感謝日本侵略」呢?抗日戰爭決非今天抗日神劇編撰的那樣「神出鬼沒」。為讓今天的人體驗當年的抗戰氛圍,將我大哥1948年在廣益中學高三時的作文《弔今戰場文》附錄於後,供鑑賞。

弔今戰場文

戊子(1948)年三月

試望茫茫曠野,莽莽平沙。颯颯風起,昏昏日斜。頹垣障鎖,廢壘嵐遮。烽爇狂熖,骨堆亂麻。僵仆鉄馬,傾翻甲車。街鼠狐貉,捨棲隼鴉。荊棘填巷,草茅塞衙。慘傷莫擬,毀滅誰加。痛思華夏寖衰,島夷突起,土猶彈丸,國乃蕞爾。舉其全師,犯我邊鄙。武器難當,肉軀靡恃。力竭鼓衰,兵隳身死。屍堆荒郊,血積野水。相持八年,轉鬥千里。半壁既殘,匹夫唯恥。嗚呼!妖氣益熾,禹甸堪虞。東省淪陷,中原毒荼。炮轟松滬,艦泊津沽。武漢暴掠,金陵酷屠。社稷殆隕,身家遑圖。孰忍待斃,豈甘坐誅。勇士阻擊,義軍馳驅。志收失地,誓掃倭奴。

在昔潼關抗衡,閘北堅守。長沙反攻,台莊奪取。伏擊平關,合圍幕阜。斬獲鹵俘,鋤凶盪醜。悍卒隕生,頑酋授首。瓦觧土崩,鼠逃狗走。敵愾同仇,壯心無負。英氣長揚,勲業不朽。猶念黔桂會戰,獨山撤防。陵逼龍裏,迫危貴陽。輿情憤慨,民意激昂。或資器械,或助餱糧。投筆學府,請纓戎行。遠征印緬,挺進南洋。聲威輝赫,功德昭彰。赤縣再造,漢邦有光。尚憶陣前折衝,敵後奔赴。穿隧潛藏,鑿壕暗度。榴彈齊拋,地雷密布。殲其元戎,焚其武庫。斷其輜囊,壞其橋路。白刄交鋒,短兵遭遇。殺其橫秋,寒聲籠暮。砭體冰霜,沾衣霧露。想當連營軍接,列隊戰挑。炮車攔截,坦克迎邀。決河汜濫,縱火焚燒。盧捨漂沒,屍骸枯焦。灰堆燼落,瓦礫煙飄。丘林蕭瑟,驛道迢遙。月愁夢斷,夜愴魂消。觸景慘慘,中情搖搖。嗟乎!冠致劇殃,民罹大戳。背井去鄉,辭親別族。寥落田園,流離骨肉。生沈泥塗,死委溝瀆。三島慶降,九州欣復。宜奮前圖,毋忘前辱。講武弭爭,協和修睦。幸福長歌,昇平永祝。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