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誘發多種蚊媒傳染病。目前基孔肯雅熱在中國蔓延至少6個省份,當局公布累計確診超過9,000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已針對中國的基孔肯雅熱疫情發出二級旅行警告。中醫師建議,可使用中藥香囊驅蚊及增強免疫力,配合茶飲和食療預防。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播的病毒性疾病,最明顯的症狀是劇烈關節疼痛與高燒,但死亡率相對較低。儘管如此,部份患者的關節疼痛可能延續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對生活品質造成長期影響,尤以老年人、嬰幼兒或免疫力低弱者風險較高。
中醫驅蚊與養生妙方
中醫認為,蚊媒傳染病屬於「濕與熱毒交織」的瘟疫。中醫所說的「濕熱」既包括氣候的潮濕悶熱,也指身體內部代謝廢物堆積,反映出水腫與慢性發炎的狀況,增加染病風險,而脾臟及其能量系統負責運化水濕。因此,中醫預防通常從「化濕解毒」和「健脾強身」著手。英國的榮大夫診所所長舒榮醫師在大紀元《健康1+1》節目中,分享了以下四個簡單又實用的方法:
(1)製作「防瘟香囊」
材料: 蒼朮、羌活、稿本、川芎、白芷、廣藿香、木香。
將等份藥材磨成粉,每袋20克,裝入紗布或薄布袋中。
用法: 隨身佩戴,或放在枕下、車內。
香囊的芳香氣味有化濕、驅蚊的功效。一個香囊大約能用1至2周,待香味消退後需更換。舒榮建議,可以一次多做一些香囊,放到密封袋內。使用過的香囊藥材也不要立刻丟棄,可以點燃來薰香。
(2)煙燻驅蚊法
材料: 白芷、蒼朮、木香、沉香、檀香等芳香藥材,任選一兩種或全部。
用法: 將上述藥材磨粉後,與艾絨以重量1:1混合,放入耐火容器中燃燒。根據空間大小,一次使用20-50克。關閉門窗,讓煙霧在室內燻1小時後再通風。此法不僅能驅蚊,還能淨化空氣,特別適用於曾有感染者居住過的空間。
(3)健脾化濕茶飲
對於平時身體虛弱的人,舒榮也建議喝「黃耆健脾茶」,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具有健脾化濕的作用,適合大便不成形、容易腹脹、易水腫的人。對於體質虛弱而肥胖的人,適合喝「佩蘭祛濕茶」。飲用方法是將藥材放入陶瓷保溫杯,衝入沸水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可反覆沖泡。
黃耆健脾茶
材料:黃耆10克、白朮5克、茯苓10克、甘草3克、陳皮3克。
研究發現,黃耆當中的黃耆多醣具有提升免疫器官指數、促進免疫細胞增值、刺激細胞因子釋放、影響抗體分泌及免疫訊號傳導等作用,有助抵抗病毒感染。
佩蘭祛濕茶
材料:佩蘭5克、藿香5克、蒼朮5克、陳皮3克、生甘草5克、山楂5克。
(4)日常食療
由於蚊媒傳染病與「濕氣」有關,在日常飲食中,可多食用健脾化濕的食材,如薏仁、赤小豆、綠豆、白扁豆、蓮子、芡實等,將其加入粥、飯或湯品中,有助於增強體質,提升抗病能力。
個人與居家防護指南
蚊媒傳染病目前在現代醫學上沒有特效藥,主要採取支持性療法(如退燒、止痛、補充水份)。因此,「預防」才是最有效的解方。
在預防蚊子叮咬方面,應注意以下四點:
清除積水: 蚊子在積水中產卵,是傳播鏈的源頭。這些蚊卵可以在乾燥環境中存活數月,一旦接觸到水,就會在幾天內孵化。因此,只要有少量積水,就足以讓蚊子完成繁殖周期。CDC 強烈建議民眾每周至少一次檢查並清除家裏和周圍的積水容器,如花盆底盤、水桶、垃圾桶等,以減少蚊子數量。
物理防護: 在居家環境安裝紗窗、紗門。
外出防蚊: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深色衣物較易吸引蚊子),並使用防蚊液。
及時就醫: 若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避免任意走動,防止病毒擴散。
未來走向預測
目前基孔肯雅熱在中國蔓延。8月12日,中國廣東、浙江、福建、海南、雲南、廣西被列為基孔肯雅熱防控一級地區,疫情蔓延至香港、澳門及台灣。
這次基孔肯雅熱在廣東地區的快速擴散,原因除了當地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有利於蚊子大量繁殖,也包括作為傳播媒介的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多在白天活動,可以傳播很多人,當地人口密集更加劇疫情傳播。此外,中共各級政府對疫情通報一貫不透明或延遲,會讓民眾缺乏警覺,無法及時採取個人防護與社區滅蚊措施,導致疫情失控擴大。
至於基孔肯雅熱是否會演變成全球性大流行,舒榮認為可能性較小。這是因為它的傳播需要蚊子作為媒介,無法直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如果從政府、社區到個人及時採取措施,加強監控、滅蚊和衛生,就能有效限制疫情擴散。
不過,舒榮提醒,近年極端天氣頻發,如洪澇災害,會導致環境潮濕、積水增多,不僅助長蚊蟲繁殖,還可能引發腸道疾病或皮膚病等。因此,仍需提高警覺,維護環境衛生,做好個人防護。
三大蚊媒傳染病對比
除了基孔肯雅熱之外,登革熱和寨卡病毒也是主要由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的疾病,同樣需要小心。它們在潛伏期、症狀和嚴重性上各有區別:
(1)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
潛伏期:通常為3至7天,範圍可從1到12天。
典型症狀:最顯著的特徵是劇烈的關節疼痛,嚴重時會讓人「痛到直不起腰」。「基孔肯雅」這個名稱在非洲坦尚尼亞的Kimakonde語中,其原意就是指「痛到彎腰」。此外,還會出現高燒(39-40℃)、皮疹、頭痛、肌肉酸痛等類似流感的症狀。
嚴重性:死亡病例非常罕見,多發生在老年人或有潛在疾病的人群中。部份患者可能會在急性期過後,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經歷關節疼痛或關節炎。年長者、新生兒和有慢性病史(如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是發生心肌炎或神經系統疾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
(2)登革熱(Dengue Fever)
潛伏期:5至7天。
典型症狀:高燒、肌肉與關節疼痛、眼眶後疼痛及皮疹。
嚴重性:約有四分之一的登革病毒感染者會出現症狀,其中約二十分之一的患者會發展成嚴重登革熱。嚴重登革熱的特徵是血漿滲漏,可能導致休克、嚴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礙,進而增加致死率。
(3)寨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
潛伏期:3至14天。
典型症狀:症狀通常較輕微,包括輕微發燒、皮疹、結膜炎、關節與肌肉疼痛,通常持續數天到一周即可自行康復。
嚴重性:對孕婦的危害最大。若孕婦感染,病毒可能垂直傳染給胎兒,造成小頭畸形(microcephaly)或腦部發育不全。@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