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後「處暑」來,處暑是秋天的節氣,有句俗語說「爭秋奪暑」,指的就是從「立秋」到「處暑」期間氣候從暑熱入秋的微妙變化。「處暑」既然已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那麼這節氣為何帶著「暑」字,叫「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就是說「處暑」就是「止暑」的意思。換句話說,到了處暑節氣,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才過去,秋老虎的暑熱才會慢慢消退。2025年的處暑節氣從8月23日開始,對應到黃曆剛好是七月初一,七月半中元節也在此節氣中。

處暑七月流火 迎接暑退秋至

先周的華夏子民就觀察到了「七月流火」(《詩經‧豳風》〈七月〉)的天象。古人以天象記事,藉著觀察天象與節氣以安排作息,這是天人合一的一種生活方式。豳地民歌記載的「七月流火」,是在處暑節氣的夜裏可以觀察到的星象,預告「暑退秋至」。

七月流火。示意圖。(Shutterstock)
七月流火。示意圖。(Shutterstock)

古人所說的「七月流火」的「火」是指「大火」這顆恒星,即中國天象學中的心宿二大星,西方稱為天蠍座α星;「流火」是指黃曆七月時「大火」出現在天空位置的動態——從入夜後到子夜這一段時間,「大火」從中天一路往西流過天際直到地平線上(如果用縮時攝影來看「大火」流過天際的軌跡更是明白)。過了處暑,大火在子夜時就已經落到屋脊後方了,這現象可以作為「暑退秋至」的一種標誌。

中元普渡 慈悲流布

今年處暑節氣中,有中元節這個重大的民俗節日。有句歇後語說:「七月半鴨——不知死活!」為甚麼有此一說呢?俗稱黃曆「七月半」即中元節,「中元普渡」則是民俗大事,此時鴨子生長成熟正當令,應時應景將成為中元節的祭祀犧牲,所以有了這句俗語,用以比喻世人不知大難臨頭。

現代有些人把中元節稱為「鬼節」,我們從古書《禮記》記載來看,戰國時代之前根本沒有七月鬼月的禁忌,黃曆七月的要事是修補城郭、防災、犒謝軍士等等,一切行事秉持敬天道、盡人事的精神進行。

道教文化興起後,黃曆七月有「地官赦罪」之說。傳說地官在他生日——中元這一天慈悲赦罪。民間俗眾就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建醮祭祀,祈求地官赦免先人罪業,後來遍及普渡一切孤魂亡靈野鬼。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興盛,民間信徒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供奉美味果品、器物以報恩七世父母。宮中和民間都以慈悲情懷施捨孤苦民眾。

到了兩宋時期,佛家「盂蘭盆會」的感謝親恩,道教「中元節」的普渡孤魂亡靈,加上民間祭祖謝天等等活動,讓黃曆七月十五日成了天地人融合的淨化日。有些民間信仰的中元祭祀節慶活動非常盛大,處處流布祈福與慈悲的情懷。在處暑節氣中,以慈悲的胸懷來止惡揚善,天地人間當會更加美好。

黃曆「七月半」就是中元節,自古以來有許多普渡節俗。圖為基隆中元祭放水燈花車遊行一景。(岳芸/大紀元)
黃曆「七月半」就是中元節,自古以來有許多普渡節俗。圖為基隆中元祭放水燈花車遊行一景。(岳芸/大紀元)

節氣與生活 處暑俗諺

在這七月流火暑退秋至之際,如何對應這半個月中的節氣特徵,過上健康又美好的生活?我們從處暑節氣的俗諺來借用古人的生活智慧。

1. 出伏迎處暑,當心秋老虎。

「秋老虎,毒過虎」的俗諺是形容處暑時節的天氣。江蘇一帶的俗諺「處暑處暑,熱煞老鼠」,反映處暑節氣中高溫酷熱的現象,老鼠也受不了。

處暑時節,在中緯度溫帶地區已是秋高氣爽,而在副熱帶、熱帶,還見烈陽當頭,暑氣餘威甚至不亞於夏日。清代時《清嘉錄》風土誌說「處暑十八盆」,說入了處暑還要熱個十八天左右,這期間還要淋浴沖涼。一般三伏天都在處暑前出伏,三伏天較長有40天的,則在處暑後出伏。「出伏迎處暑」,還是要當心「秋老虎」的天氣。

2. 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

天空出現火燒雲是颱風的預兆。圖為台灣北港出現的火燒雲,火紅一片。(陳威光/大紀元)
天空出現火燒雲是颱風的預兆。圖為台灣北港出現的火燒雲,火紅一片。(陳威光/大紀元)

處暑時節太平洋氣旋依然興盛,我們對颱風的防範不可輕忽,史上有些嚴重的颱風,不少是發生在秋天的。處暑時節颱風盛,觀察天空,如果日出時有紅雲,就是大自然警示颱風將來的「颱風雲」,居家、外出都要做好防颱準備。

3. 秋收不失時,穀物不絕時。

處暑穀到處黃,收穫的農忙季節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暑,天地始肅」,說處暑節氣時天地間開始展現肅殺之氣了,萬物明顯轉向收斂,所以說這時進行「秋收不失時,穀物不絕時」。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是提醒人們,養陰保健的時節到了。

4.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秋天到,天乾物燥,人們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秋令保健首重養陰。滋陰潤燥,潤肺、養胃、養肝。取用當令的食材,取乎時、用以節,調和天地氣候的變化以保健身心,一直是中國食療文化的重要要則。處暑節氣中,民間當令的養生美食是「處暑鴨」和「處暑梨」。俗諺說:「處暑送鴨,無病各家。」鴨肉味甘性涼,可以清熱生津,滋陰潤燥。處暑時節,鴨子的羶臭味最輕微。

鴨肉味甘性涼,可以清熱生津,適合秋天滋陰潤燥。處暑時節,鴨子的羶臭味最輕微。(張學慧/大紀元)
鴨肉味甘性涼,可以清熱生津,適合秋天滋陰潤燥。處暑時節,鴨子的羶臭味最輕微。(張學慧/大紀元)

另外,梨子是處暑當令水果。梨子多汁有助於潤燥生津、防秋燥。《本草綱目》說梨消痰降火涼心肺。處暑吃梨當令,但也不宜過量。

處暑梨當令,《本草綱目》說梨消痰降火涼心肺。(Shutterstock)
處暑梨當令,《本草綱目》說梨消痰降火涼心肺。(Shutterstock)

喜捨添福來

「七月流火」閃在天邊,處暑秋老虎,近在身邊,對處暑之爭秋奪暑的氣候,我們可不要掉以輕心。傳統節俗中的黃曆七月是充滿慈悲普渡與喜捨施予的月份。就在這初秋處暑節氣中,讓我們以反哺的孝心和普渡的悲憫,為人為己添福!#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