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一幅光怪陸離的場景:一邊是中共總理李強在國務院全體會議喊出的「採取有力措施鞏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另一邊,卻是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難以掩蓋房地產增量市場崩潰之勢的冰冷數據。

在筆者看來,這場官方與市場之間的巨大分歧,恰恰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個依靠不斷吹大資產泡沫、野蠻成長的房地產增量故事,已經徹徹底底地破產了。而當盛宴散場,面對一地狼藉和空空如也的錢袋,中共當局唯一的選擇,就是回過頭來在「殘羹」中,也就是龐大的房地產存量市場,尋找能果腹的最後一點食物。於是,「房東稅」這個早已存在卻從未被完整激活的「幽靈」,正悄然走到台前。

不是「調整」而是「崩盤」 增量市場的落幕

官方的數據始終存在水份,連中共前總理李克強也曾表示過不信任。但是,即使是這樣,官方數據也透露出了寒意。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在8月15日發布的今年1至7月份的房地產市場數據,我們看到的不是「回穩」,而是一場無可爭議的自由落體。

在投資方面,1月至7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53,580億元,同比下降12%,跌幅較1月至6月擴大0.8個百分點,屬於歷史較低水平。以官方數據計算,7月份的單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下降17%,降幅比6月份擴大4.1個百分點,為年內最大降幅。

在銷售方面,1月至7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51,5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降幅比1月至6月擴大0.5個百分點;新建商品房銷售額49,566億元,同比下降6.5%,降幅擴大1個百分點。銷售額降幅明顯大於銷售面積,意味著房地產開發商降價幅度在擴大。

在樓價方面,1月至7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9,613元/平方米,同比下滑2.4%。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僅6個城市新樓價格環比上漲,比6月份減少8個;二手樓方面,僅有西寧一個城市環比上漲,升幅為0.1%。

對中共來說最為致命的是在財政方面,作為地方政府生命線的土地財政,上半年賣地收入再次下降。2025上半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14,271億元,比2021年上半年的34,436億元下降逾50%。

當投資、銷售、價格、財政四大支柱全部崩塌,任何「止跌回穩」的說辭都無異於掩耳盜鈴。事實是,那個依靠「賣地—起樓—賣樓」來驅動房地產和經濟發展的增量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斷炊的「緊日子」 財政危機下的必然轉向

過去,地方政府習慣了用「土地財政」這些錢供養龐大的官僚體系、投資形象工程、以及社會「維穩」。現在,「土地財政」的死亡,對地方政府而言是末日降臨。

如今財路一斷,從哪裏找錢?答案只有一個:從增量轉向存量。

如果說過去是在「做蛋糕」,那麼現在蛋糕已經做不出來了,只能開始考慮如何「分蛋糕」。全中國城鎮居民手中的存量房產,自然成了當局眼中最後的那塊蛋糕。

這個邏輯轉換,是理解當前中共一系列政策的關鍵。所有看似孤立的舉動,背後都貫穿著這條過「緊日子」的中共要「活下去」的主線。

規範?套牢?房東稅的溫水煮蛙

於是,《住房租賃條例》這類政策的出台了。官方的解釋是「規範市場」、「保障租客權益」。但其核心,是第八條的「出租人應當按照規定,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等方式將住房租賃合同向租賃住房所在地房產管理部門備案」與第三十條的「與民政、自然資源、教育、市場監督管理、金融管理、公安、稅務、統計等部門建立訊息共享機制」。

這是極其關鍵的一步棋,它要做的根本不是甚麼「規範」,而是構建一套精準、全面無死角的稅收監控基礎機制,針對的是為數眾多的房東和租客。

官方和御用專家進行了「闢謠」式確認:他們反覆強調「沒有新增房東稅」,這是典型的中共式話術。它在字面上沒錯,因為稅已存在。但它迴避了本質,過去是「法定存在,普遍豁免」,現在要變成「法定存在,技術鎖定,全面徵繳」。變化不在「法」,而在「執行」。

官方特意宣傳北京、上海2.5%的低稅率,以此降低涉及租賃市場群體的牴觸心理,誘導他們主動進入備案系統。然而,一旦全國數千萬的租賃訊息全部被「大數據」系統鎖定,稅率的調整只是政府一紙文件的事情,屆時誰有反抗的餘地?

這套組合拳,就是典型的「溫水煮蛙」。先用「規範市場」的美名請君入瓮,再用「低稅負」的溫水讓人放鬆警惕,等到訊息完全被掌控,再開始點火加溫。

中共為何吃「殘羹」?難產的房地產稅

很多人會問,既然財政這麼緊張,為何不一步到位,直接開徵能提供巨額穩定稅源的房地產稅?因為中共當局非常清楚,那不是一道菜,而是一顆足以炸毀整張餐桌的「炸彈」。

首先是法理上站不住腳,70年土地使用權和一次性繳清的土地出讓金,使得每年徵收房地產稅在民眾心中是「重複收費」,會引發對政府信用的總崩潰。

其次是政治上會引發內亂,真正持有的為數眾多的房產大戶是權貴階層。開徵房地產稅等於變相的「官員財產公示」,會遭到體制內最強烈的抵抗,足以動搖中共的統治根基。

最後是經濟上會觸發總崩盤,在一個已經暴跌的市場裏再增加持有成本,會瞬間引爆拋售潮,徹底刺破泡沫,導致銀行體系崩潰,其後果無人能夠承擔。

正因為這三大死穴,使得房地產稅成了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The Sword of Damocles)。於是,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從阻力最小、操作最容易的住房租賃市場這塊「殘羹冷炙」下口。

誰的代價,誰的未來?

根據中國大陸網絡上流出的影片,很多家庭已經破產,賣了房子都還不清按揭。這些悲劇,正是那個瘋狂的增量時代給無數家庭和中國經濟肌體留下的傷痕。

而現在,賺的盆滿缽滿的中共政府又回過頭來,要求那些用盡六個錢包、揹負一生債務的購房者們,從他們僅剩的「殘羹」裏再擠出一些湯汁,來供養這個龐大機器的運轉。

從「房東稅」開始,一扇通往存量財富再分配的大門已經打開。這無關市場健康,也無關共同富裕,這隻關乎一個陷入財政危機的政權如何延續自身。當所有成本都無一例外地轉嫁給社會最底層的租客和揹負債務的房東時,這場以國家名義進行的財富轉移,最終將把這個社會帶向何方?@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