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雲去年陷入虧損狀態,今年爆出內部管理混亂和抄襲醜聞。公司日前傳出進行重大重組,將聚焦AI領域,據報數十部門將被裁撤整合,或波及上千人。專家表示,華為雲此次整合或暗藏中共國家戰略需要,中國的雲產品難與歐美抗衡,但會流入發展中國家,其安全隱患值得關注。

華為雲突然裁撤整合多部門

8月25日,「澎湃新聞」報道,針對公司內部部門及人員調整傳聞,華為雲回應稱,「通過軟硬協同、架構創新」,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AI產業和算力產業上。

據悉,接下來華為雲將投入更多的資源,加大對昇騰雲、盤古大模型、數智融合等投入,同時投入更多的力量支持昇騰CANN生態的發展。

此前,「新浪科技」23日報道,華為雲CEO張平安8月22日宣布,多個部門被裁撤整合,將聚焦AI領域。消息人士稱,華為雲在2024年處於虧損狀態,今年的目標是實現盈利,因此決定專注AI領域。此次架構調整可能會涉及人員裁撤,但具體比例未知。

微信公眾號「擬合論見」8月24日爆料稱,華為雲此次裁撤整合將涉及產品部、公有雲端服務部及研發部等核心團隊,涉及數十個下層部門與組織,或將波及上千人。

但該爆料曾指盤古大模型部門被裁撤,目前看或不準確。

自6月起,華為雲官網密集發布下線或停售公告,二十餘款產品提前「退場」。過去幾年,華為雲嘗試以「廣撒網」的模式覆蓋企業郵箱、域名註冊、雲監控等基礎服務,但這些業務大多盈利乏力,與集團最倚重的昇騰算力也缺乏強協同。

「擬合論見」表示,近期高層人事頻繁調整,所有動作都指向一個目標——在盈利壓力與增速放緩的重壓下儘快止血。

專家:華為雲聚焦AI領域 暗藏中共軍工戰略考慮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分析,華為雲此時裁撤整合,把AI放在重心,從商業維度看,是因為中國的雲市場增速放緩,通用IaaS/PaaS的價格戰激烈,華為雲必須將資源聚焦到毛利率更高、增長潛力更大的AI原生雲與行業模型。通過裁撤合併部門,把資金、人力集中到盤古大模型、行業套件、昇騰(Ascend)算力集群。

但他認為,從軍工維度看,由於華為是中共軍工情報系統的關鍵節點。AI原生雲的集群與模型未來將服務於衛星通訊、戰場圖像識別、電子戰數據融合等所謂「軍民融合」場景。裁撤非核心業務,把精力放在AI算力和模型,背後或有中共國家戰略考慮。

就在今天(8月26日),中共當局宣布深入實施「AI+行動」,並要求各地確保見效。

美國目前對中國和華為的技術出口限制很多。

黃大衛表示,美國出口限制本質上就是防止算力用於軍事情報與武器模擬,主要收緊了高端GPU出口,限制中共國獲取輝達(Nvidia)A100/H100系列。華為有所謂自研的Ascend 910B/910C晶片和MindSpore框架,但工藝與能效落後,只能通過多芯封裝加上系統優化,在部份場景可以勉強替代。

他指出,華為雲正逐漸成為中共智能化戰爭與情報體系的算力底座,但在被封鎖的技術體系中,它依靠系統設計和政策扶持能否取得突破還有待觀察。

華為雲力捧的盤古大模型爆「套殼」醜聞

盤古大模型相關部門早前曾因「套殼」質疑和前員工爆料管理混亂而陷入輿論漩渦。

路透社報道,華為在2021年推出初代盤古模型,較早進入大模型領域,但其後一直被外界視為落後於競爭對手。

4個月前,華為雲CEO張平安曾提出:堅定打造昇騰AI算力底座,堅定以盤古大模型重塑行業,堅定推進生態建設。隨後,基於新型高速總線架構的昇騰CloudMatrix 384超節點集群在蕪湖數據中心規模上線,成為「昇騰+盤古」組合的技術支點。

華為6月30日正式對外推出開源盤古7B參數的稠密模型與盤古Pro MoE 72B混合專家模型,並公開其基於昇騰晶片的模型推論技術。不過盤古大模型隨即深陷抄襲風暴。

研究團隊HonestAGI於7月4日指控,華為的「盤古」大模型的結構與阿里巴巴的通義千問Qwen-2.5 14B模型高度相似,相關係數高達0.927,遠高於業界0.7的標準,認為華為的模型可能是「再加工」(Upcycling)而來。華為7月5日發聲明否認抄襲,但承認有部份基礎組件代碼「參考了業界開源實踐」。

7月6日,再有一名自稱是華為挪亞方舟實驗室的員工在Github上匿名爆料稱,華為的盤古大模型曾先後分多次套殼阿里的千問及DeepSeek等競爭對手的AI產品。

中國雲產品或進入發展中國家 藏安全隱憂

公開資訊顯示,在中國的雲端服務市場中,阿里雲佔據33%的份額,華為雲僅為18%,騰訊雲為10%,再加上DeepSeek,中國國內AI產業內卷情況引人關注。

黃大衛表示,目前中國國內各家雲端服務廠商,阿里偏向電商與公有雲,騰訊偏向社交與內容,華為則聚焦政企與AI原生雲。在軍工領域,阿里雲承擔商業/金融側;華為雲承擔政務、能源、軍工側;騰訊雲側重民間數據與內容安全;DeepSeek則為「成本內卷」提供工具,形成大規模普及。

他表示,目前受制於出口管制,中國廠商在歐美高端市場難與AWS/Azure/GCP正面競爭。但在中東、非洲、東南亞,華為可能以「AI+安全+軍工合作包」切入市場,形成對國際廠商的挑戰。

黃大衛提醒,國外用戶使用華為/中資AI雲端服務需注意安全,首要的是數據主權與情報風險,「因為中共《國家情報法》明確要求企業配合國家情報工作,這意味著商用雲端數據有可能被軍工和情報系統調用」。

其它的安全事項,還包括跨境數據合規問題,由於中共官方對數據進行嚴格審查,外資用戶必須確認數據是否可能被定義為「重要數據」。再者,中國的AI模型和算力平台存在軍事化再利用的可能,例如圖像識別模型可用於商業安防,也可直接用於戰場監控。

黃大衛指出,中國的Ascend/CloudMatrix生態仍不穩定,有可能受制裁或更新停滯。◇ #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