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醫院兩年半前成立治療小組,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協助失眠患者改善問題。院方表示,參與小組的有340人次,他們的失眠嚴重程度指數平均值顯著下降,由17.4的中度失眠,降至10.49的亞臨床失眠,即只有少許失眠症狀。

衞生防護中心2018年發表的數據顯示,48%的香港人有失眠症狀,10%至15%的人因失眠影響日常生活,6%的人被診斷為失眠症。

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張嬋玲解釋,要30分鐘以上才能入睡、半夜易醒後難以再度入睡、睡醒後仍十分疲累等,都是失眠症狀。這些症狀如每周出現至少3次,並維持3個月以上,並造成情緒困擾或影響日常生活,就是有機會是患上失眠。

她表示,失眠是抑鬱症的症狀,亦增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嚴重者或引發自殺念頭,呼籲不要忽視失眠。

張建議失眠人士,培養助眠的生活習慣,例如每日在規定時間起床、午睡小休不多於半小時、不要在床上用手機或看電視、中午後不要喝咖啡或茶等。

參與該小組的抑鬱症患者表示,曾經服用醫生加重處方的安眠藥,仍然無效。在參加小組後,學會調節睡眠時間,無法入睡超過30分鐘便離開睡床或睡房,又不再在床上用手提電話,並知道睡不着也不應責怪自己。她現時毋須再吃安眠藥,多數時間都能睡好。

另一已經退休的焦慮症患者說,參加小組後透過寫睡眠日記,壓縮睡眠時間、調整生活習慣,現時即使中途醒來,仍能很快再入睡。

張表示,醫護人員會依據參加者的睡眠日記,確定其上床與起床時間,透過睡眠限制改善失眠,避免病人在床上輾轉反側時,用手機或聽音樂。@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