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共央行公布《2025年8月金融統計資料報告》,如果與一季度的資料對比,可謂黯淡,其中危機深藏。本文略談三點。
一、從四月始,受美中關稅戰2.0衝擊,貸款斷崖式下降
從表1可知,一季度強勁,新增貸款9.78萬億(人民幣,下同),月均3.2萬多億。但是,4月特朗普開打美中關稅戰2.0,並推出全球「對等關稅」,對中國的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很少,可忽略不計)造成重大衝擊,新增貸款斷崖式下降:4月、5月分別只增加了2,800億、6,200億,6月反彈至2.24萬億(應是政府強力介入所致),但曇花一現,7月竟然罕見的負增長(減少500億),8月也才回升至5,900億。這與一季度相比,真是冰火兩重天。
由此不難理解,原本想硬扛美中關稅戰2.0的中共,為甚麼5月起會向特朗普政府大幅讓步,以換來暫時休戰。
表1:2025年前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
二、消費持續疲弱,樓市根本沒有「止跌回穩」
6月,中共央行、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但央行資料顯示情況仍嚴峻。
住戶貸款,1~8月,總共增加7,110億;其中,前8月短期貸款減少3,72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08萬億元。
請注意,1~3月,住戶貸款可是增加了1.04萬億。也就是說,4月至8月這5個月裏,住戶貸款總共減少了近3,300億元。其中,4月和7月都是罕見的負增長。
減少的是短期貸款(前8月短期貸款減少3,725億元),說明消費非常疲弱、持續疲弱(2024全年住戶短期貸款也僅僅增加了4,732億元),因為短期貸款主要用於即時消費。
增加的是中長期貸款(1.08萬億元),這主要是按揭。中共自去年三季度就喊樓市已 「止跌回穩」,並要求銀行支持居民買樓,可1.08萬億元這個數字實在寒酸。比較而言,2024全年住戶的中長期貸款尚增加了2.25萬億元,2025年竟比2024年還差許多,這個「止跌回穩」從何說起呢?
截至8月,2025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13.46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7110億,佔比5.28%,非常之低。
比較而言,2024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2.72萬億元,佔比15.04%;2023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4.33萬億元,佔比19.03%;2022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佔比17.97%。
住戶貸款佔比降幅之大,令人驚心。
三、四月來對企(事)業單位貸款驟降,顯示中國經濟危機已藏不住
從表1可知,截至8月末,2025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22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82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38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778億元。乍看似乎不錯,但看月度分布,就是另一回事了。
表2:2019—2025年企(事)業單位新增人民幣貸款
前3月,對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66萬億,月均2.89萬億。但是,4月以後,貸款驟降,在5、6千億左右徘徊,7月份甚至只有600億。這對企業可是致命性打擊。此外,根據央行「2025年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資料報告」, 前八個月企業債券淨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少2,21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669億元,同比多1,093億元。總體來說,企業融資環境趨於惡化。
從2019年以來資料看,企(事)業單位新增人民幣貸款:(一)疫情後較疫情前有較大提升(2020年比2019年增加2.72萬億),(二)2022年中國經濟大盤動搖後,又有大幅提升(2024比2021增加5.07萬億)。
企(事)業單位新增人民幣貸款呈現持續增加的態勢,2025年四月以來卻大幅下降,實在非同尋常。當局的本意是通過增加貸款維持經濟增長,卻不得不如此,顯示中國經濟的危機已難以掩蓋。
四、前8月新增存款資料的多重蘊意
從表3可知,(一)住戶存款波動巨大。一季度新增存款已高達9.22萬億,但到8月末卻只有9.77萬億,其中4月和7月分別減少1.39萬億和1.11萬億。減少的和少增的住戶存款,可能很大部份可能去炒股了(今年前8個月,A股新開戶數合計已達到1,721萬戶,其中個人投資者佔到絕大多數)。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中國經濟越來越困難,導致住戶收入在減少(減薪潮起),由此帶來住戶存款的減少。
表3:2025年前8月新增人民幣存款
(二)非金融企業存款從一季度的1.74萬億減少到8月末的6106億,說明企業日子難過。前面講過,四月來企(事)業單位貸款驟降,企業只得動用存款來維持經營。
(三)財政性存款大增加,8月末已高達2.21萬億元。為甚麼?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前八個月政府債券淨融資10.27萬億元,同比多4.63萬億元;第二,財政資金運用效率不高,錢沒有及時花出去(包括缺少好項目投資),躺著賺利息。
(四)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非銀存款)增加高達5.87萬億。非銀存款一般包括證券、信託、理財、基金等非銀機構存放在銀行的存款。非銀存款新增的5.87萬億中,貸款只有1227億元。說明主要資金另有來源。這些資金很大部份進入股市,推動著今年的A股行情(目前上證指數站到了3800以上的高位)。而中國股市的一個特徵是,大漲之後必有大災。看來,目前的火熱,預示著股災的不可避免。
這樣的存款結構和存款態勢,顯示中國經濟相當危險。
結語
根據中共央行「2025年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資料報告」, 2025年前八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6.5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66萬億元。多出的4.66萬億元來自哪呢?政府債券淨融資。同期,政府債券淨融資10.27萬億元,同比多4.63萬億元。而同期4月以來,新增貸款卻在大幅降低。這表明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政府債券的份量越來越大,大大擠佔了實體經濟所需的資金。這樣又能持續多久而不爆煲呢?#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