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在中國餐飲業界已出現多年,風評不佳。近日大陸知名連鎖餐飲品牌西貝被指「全是預製菜」陷入輿論漩渦。相關話題密集登上熱搜,更多餐飲企業被點名,中共三大黨媒介入表態。分析認為,中共治下食品安全問題頻爆是官方的責任,這話題在網絡炒熱,有轉移社會矛盾焦點的嫌疑。
餐飲業因預製菜再陷輿論漩渦 西貝成箭靶
9月15日,至少有5條與知名連鎖餐飲品牌西貝有關的新聞被掛上微博熱搜,排在前邊的是「西貝道歉」。此前在9月10日,西貝被某網紅攻擊說「全是預製菜」。
西貝餐飲來自內蒙古,創立於1988年,目前在中國擁有近400間分店。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宣布,自9月12日起,西貝全國所有分店後廚對外開放,消費者可觀看任何一道菜的製作過程。西貝並在網上公布「羅氏13道菜」具體製作過程。
有關西貝的話題近日接連洗版微博熱搜榜。西貝開放後廚僅兩天,14日中午就在內部平台發布通知,暫停門店後廚的參觀。
賈國龍一再強調,預製和預製菜是兩回事,預製是提前加工、預加工,而預製菜是成品。
去年3月,中共國家市監總局曾發通知,首次明確預製菜是經工業化預加工,加熱或熟製後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餚。中央廚房製作的菜餚,不納入預製菜範圍。「澎湃新聞」引述官方專家稱,中央廚房配送的餐食,不歸類為預製菜,與大眾普遍認知中「帶包裝、經預加工的食品即預製菜」的概念存在明顯差距,可能難以被公眾接受。
9月12日,賈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西貝受到傷害,營業額直接下降,9月10日和9月11日每天的營業額減少100萬元,9月12日開始的每日的營業額預計減少200萬元—300萬元。
紅星新聞9月14日報道,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某個行業群內的表態截圖流出。賈國龍表示,「我應對方式有錯,改。做飯的圍著吃飯的轉,你說怎麼好就怎麼辦。」
不過,中共三大黨媒《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接連介入炒作。其中《人民日報》9月14日刊發評論聲稱,預製菜話題「關乎消費者的知情權,不僅關乎某家企業,還關乎行業健康發展」等等。
還有不少品牌連鎖店舖被質疑使用預製菜,其中#太二酸菜魚為何沒人吃了#9月15日登上熱搜。
14日,財通社時局稜鏡公眾號一篇《餐桌上的「高湯」騙局:西貝、吉野家、犟骨頭、米村等等知名餐飲品牌如何用粉包湯料收割你的錢包》,將多家餐飲名店也推上風口浪尖。
預製菜產業在質疑聲中膨脹 中共官方被指帶風向
長期以來,由於中共當局不作為,中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如毒食品、毒奶粉、地溝油等。近年來,中共當局又不斷宣揚預製菜的好處,自2021年起預製菜突然成為投資熱點。2023年2月,預製菜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官方並推動預製菜進校園,遭到民眾強烈反彈。多地學生家長擔心預製菜中的防腐劑危害學生身體健康,因此引發「送飯潮」。
儘管中共官方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遲遲未出台,預製菜產業在中共國家政策支持下已經迅速膨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預製菜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大陸2024年預製菜市場規模達到4850億元,同比增長33.8%。
在海外社交平台X上,不少網民質疑突然膨脹的預製菜產業背後,站著的大老闆是紅色的權貴(影片)。網民表示,「預製菜的市場太誘人了,權貴們不可能放過這麼大的經濟利益,鐮刀哪有不割韭菜的道理,權力在手想割就割。」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眾所周知是中共官方長期監管不力以及腐敗造成的,近年當局極力推動預製菜,但卻遲遲沒有所謂的安全標準,就算有標準也沒有有效執行,或是變成罰沒工具。
李林一說,中國網絡受到官方嚴控,出現這種話題炒作,許多背後都是中共官方有意安排的炒作、帶風向的,以轉移當前政治經濟和社會矛盾的焦點,這一次可能也是這樣。#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