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其中提到2023年開始於中學實施的「三層應急機制」將會恆常化,並擴展至在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試行,以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救助兒童會對相關建議表示支持,同時促請政府制定全面的兒童發展藍圖,將零散的政策整合成一個以兒童為本的完整框架。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與「精神健康」相關的措施,包括透過津助福利服務機構專項基金提供培訓,加強駐校社工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鼓勵更多學校人員接受有關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訓;增加6個地區康健中心推行「健康心靈先導計劃」,由具備心理學或輔導學等學歷背景及訓練的人員提供跟進服務;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動員及培訓精神健康推廣大使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抗逆力、構建關懷同行的支援網絡;推動高等院校推廣大學校園精神健康。
關於「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救助兒童會建議在第一及第二層機制內,加入「社交情緒學習」及「兒童為本的精神健康急救」,並融入學校課程中。機構稱,在過去一年透過「童感同行」、「童踢同樂」和「表達繹我心」等計劃,透過藝術、體育作介入點,在學校課程中加入社交情緒學習,幫助超過1千名學生提升精神健康。機構亦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研發了一套「兒童為本的精神健康急救」,呼籲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在全港學校課程中全面推行,以強化機制的成效。
倡擴大兒童宿位供應
鑑於《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下年實施,《施政報告》稱會繼續為社福界、教育界及醫療衞生界的指明專業人員提供培訓及相關資源,亦會加強推廣正向家長教育。救助兒童會稱樂見政府增加資源,但強調立法只是起點,不應止步於立法。
機構建議政府預留足夠資源,尤其在條例實施初期,確保執行條例時的每一個流程,均有一個跨專業工作的顧問小組,整合社福、教育、醫療及執法等各方專長,協調強制舉報程序,提升識別和介入虐兒個案的效率與準確性。另外,機構促請政府加快擴大兒童宿位供應,以應對條例生效後急增的緊急安置個案;建議擴大並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協助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理解其獨特工作場景中「嚴重傷害」的判斷因素。
此外,《施政報告》建議再增設6個社區客廳,獲資助營運社區客廳的九龍樂善堂表示支持《報告》的扶貧和長者照顧政策,認為能改善民生。機構稱「深水埗社區客廳」在2023年12月18日開幕,截至今年8月31日,服務的會員家庭數目已超過832戶,會員人數達2,430人,超額服務66%;每日平均使用人次達750人,累計使用人次超過40萬,超額服務5倍。@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