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將資助大專院校非本地學生人數上限從現時的四成提高至五成。特首李家超今日(20日)在香港電台節目中形容,措施有助推動良性競爭。至於新建議的教師註冊制度,他認為教師除了操守之外,知識也需要與時並進,教育局將在諮詢後推行措施。

李家超稱,經過諮詢後,各間大學一致贊成調上非本地生上限,強調院校招生標準嚴謹,增加學生有助於推動良性競爭,預期能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港,把香港教育發揚光大,讓香港成為國際教育樞紐。

《施政報告》提出檢討教師終身註冊制度,並引入執業資格證書要求。李表示教師的專業不僅涉及操守,知識是否與時俱進同樣重要,需確保教師質素持續提升。他理解部份教師並非每天從事教學工作,有些可能在大學從事研究,教育局在制定政策時將與業界多溝通。關於執業資格證書是否需要額外考核或進修,他指出醫生等多個專業均需持續進修,教育局將在諮詢後再作決定,推行相關措施會循序漸進。

有關推廣中學文憑考試(DSE)的國際認受性,李家超稱會審慎評估會否設立網上考試平台,認為電子化是全球趨勢,但必須確保線上系統的安全性以及考試的可靠性和公平性,否則可能影響考試的公信力。至於是否設立海外考場,他表示教育局會先研究實際需求。

李家超:「三層應急機制」有成效

學生精神健康方面,李認為自殺率應以零為目標,並表示互聯網上存在欺凌和不良資訊,容易使人思想偏激。社交媒體減少了人與人的直接交往時間,而面對面交流更能體會對方的態度和情感。

他認為預防學童精神出現問題很重要,建議學生多與家人聊天,不必顧忌面子問題,社區和朋友也能提供支持;現時中學的「三層應急機制」有成效,能及早發現並介入個案,所以政府建議將這項措施恆常化,並擴展至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

《施政報告》提出加強9項精神健康措施,其中包括「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李表示當局會逐步推行,尋找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擔任大使,並為他們提供專業培訓。在過去的諮詢中,有意見指出,精神健康問題的患者可能不願在正式制度下分享內心經歷,所以政府希望根據年齡層次,讓受助者儘可能從同輩中獲得幫助。

關於是否需要設立類似「精神健康管理機構」,他表示若設立單一部門負責,需考慮是否會造成架構重疊,強調現有機制已能發揮作用,雖有改進空間,但方向並無偏差,認為應優先提升現有機制的效能。

經濟方面,他指出香港在經濟轉型期下錄得經濟正增長,「洗牌」過程會汰弱留強,政府有責任向社會說明大環境的情況。他認為雖然香港與全世界競爭,但必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政府會大力打擊濫用外勞與黑工問題。@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