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今早(17日)公布他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

增加房屋供應

李家超表示會增加居屋和綠置居單位的供應,並改善出售及轉讓安排。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升至50:50。

房委會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計劃」起,再增加1,000個配額,總數達7,000個;1,000個新增配額的其中一半會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提升居屋和綠置居面積較大單位的比例;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適用於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

推出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可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讓有需要家庭申請。

房委會及房協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000個。

今年底前會有約1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落成啟用,另外2萬個「簡約公屋」將在未來一年半內全部落成。

取締劣質「劏房」的「簡樸房」規管制度正在立法會審議,如草案獲通過,明年3月將正式實施。

房委會今年內會公布馬頭圍邨及西環邨的重建計劃,並將研究重建模範邨。

土地開發

未來十年將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建立土地儲備。

繼續精簡法定程序和行政流程, 包括簡化工程審批,訂立清晰服務時間承諾;設立「項目促成辦公室」,就公營房屋工程協調各部門加快完成工作。

發展局將於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數碼平台」,建立市場價格資料庫,並應用AI分析過往政府工程的成本數據等,確保未來項目設計更具成本效益。房屋署利用自主研發的「BIM系統化地基工程設計」,自動生成設計方案,進一步節省成本。

放寬私人發展項目中停車場總樓面面積的豁免安排,發展商如在地面興建不超過兩層停車場,其總樓面面積可獲全數豁免,並取消興建地庫停車場作為豁免條件的強制要求。

發展局會在明年上半年試行中央集中採購,將率先應用於包括鋼筋和「組裝合成」構件等常用物料,以節省成本。房屋局會在明年試行集中採購「組裝合成」構件,並已設立標準建築物料資料庫,涵蓋鋁窗、間隔牆等常用物料,以加快審批流程。

政府今年將展開新一輪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明年內提出建議,包括活化工廈計劃未來路向。

市區重建方面,會放寬目前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跨區轉移到其它地區以至新發展區。

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3幅土地讓市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

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7個指定地區,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它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在投地或進行其它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所須繳付的地價。

明年修訂《建築物條例》,加大違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嚴重僭建的阻嚇性,並加強規管承建商。

民政總署會推進多項改善大廈管理的措施,包括在各區議會下設立工作小組交流經驗;按「聯廈聯管」試驗計劃的成效推廣至其它地區;檢視《建築物管理條例》等。

加強處理樓宇滲水問題的檢測程序,利用科技加快確定滲水情況及責任誰屬,要求業主在指定時間內自行檢查和糾正,否則政府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並向其收回費用。

在舊式樓宇引入「物聯網火警偵測系統」替代傳統的消防裝置及設備。

逐步常規化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

醫管局會增加現有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逐步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推展建設的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提升治療成效;

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大約減十周)。

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加專業人員培訓,引入創新藥物,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推動早期預防,避免發展至需手術治療的晚期病變。

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今年內將如期向政府提出最終建議。

明年內為賦權基層醫療署提交法案,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

擴展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和增加服務量,並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

加強公營及資助牙科服務,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及非政府機構,加強於社區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衞生指導和風險評估等。

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由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擴展至地區康健網絡。

強化癌症篩查技術,委託本地大學開展以AI協助肺癌篩查。

年底前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擴展醫管局「膝骨關節炎治療」項目至所有醫院聯網,及開展「紓緩治療」先導項目。

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以及進一步擴大醫健通中西醫可互通資料範圍。

於明年上半年諮詢立法會,實施《私營醫療機構條例》以禁止處所在未經准許下使用某些名稱或描述,並針對無牌人士加強執法。

關注精神健康 恆常化中學三層應急機制

恆常化在中學實施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並擴展至在小學四至六年級試行。

透過中小學《4Rs精神健康約章》和《精神健康職場約章》加強推廣社區精神健康,鼓勵更多學校人員接受有關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訓。

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動員及培訓精神健康推廣大使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抗逆力、構建關懷同行的支援網絡。

衞生署將更新指引,減少社交媒體對兒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推動更多院校主動推廣大學校園精神健康。

目前有3個地區康健中心透過「健康心靈先導計劃」,提供免費精神健康評估和安排跟進。政府會於2026年增加6個中心,由具備心理學或輔導學等學歷背景及訓練的人員提供跟進服務。

年底完成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員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強培訓專業人士轉介意識和建立轉介機制。

支援中小企 減收非住宅用戶50%水費及排污費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兩年,並將「還息不還本」安排再度延長一年。

政府將減收非住宅用戶50%的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為10,000元及5,000元,預計約26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減收工商業污水附加費50%,預計約35,000個主要為飲食業的商戶受惠。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及許可證首次簽發或續期費用,預計逾6萬個持牌人受惠。以上各措施為期一年。

政府原訂未來五年的基本工程開支每年平均約為1,200億元,為支持本地建造業,會額外預留300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

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請,食環署會採用新方式,主動統籌各相關部門一同進行「會審」共同處理問題,並在有需要時就複雜的申請請示相關的常任秘書長以至政務司副司長。同時亦會精簡程序,包括設立露天座位的標準地租、容許部份申請無需增加廚房面積及洗手間設施。對設置露天座位後剩餘闊度不少於三米行人通道的申請,一般視作符合有關道路的基本要求,無需逐一審議。

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支援本地中小型創科企業進行專利評估。

政府會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標示顧客可攜帶狗隻進入。

申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需進行本地招聘6周 人手比例改按申請職位計算

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由明日起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時,將要求僱主進行本地招聘的時間由4星期延長至6星期,期間必須每周參加一次勞工處舉行的實地招聘會;人手比例由現時以每名申請僱主的所有職位為基礎計算,改為以申請職位計算,換言之僱主申請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一名,便須已聘用本地全職侍應生及初級廚師各兩名。李家超指,上述措施旨在針對性地打擊濫用情況,並聚焦於輸入勞工較多的指定工種。

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勞工,成立舉報非法勞工專線,組織更多跨部門聯合打擊行動

年底前敲定的全新工作計劃修訂《僱員再培訓條例》

明年第一季進行「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中期檢討,配合「中高齡就業計劃」,探討進一步鼓勵銀齡就業的措施。

實行法定最低工資「一年一檢」。首個按新機制得出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預計於2026年5月1日生效。

立法完善外賣及送貨等數碼平台工作者工傷補償機制。

針對工業意外,勞工處會加強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等,深化職安健文化,降低意外機會。會善用創新科技與AI,包括使用小型無人機等加強巡查及蒐證能力。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

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1.8億元。

增設6個社區客廳。改善「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

推出「共建關愛社會資助計劃」,推動支援公益事業的家族辦公室提供資源,推行惠澤弱勢社群的項目。

以試行方式為離開綜援計劃並符合資格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提供有時限現金獎勵,鼓勵他們自力更生。

於2026年中發表《香港精準扶貧工作成果報告》。

支援長者、復康人士

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總數增加4,000張至16,000張。新增3個長者鄰舍中心。

增加約700個新建資助安老宿位。增加1,000張「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劵」至總數7,000張。

推出試驗計劃,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安老院。每名合資格長者每月可獲5,000元資助,名額共1,000個。

持續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由10月起,參加計劃的大陸安老院將由15家增至24家,覆蓋城市由6個增至8個。

年底前亦會推出為期兩年的試行安排,分擔參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香港長者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障政策下須自付的部份醫療開支。

預留每年5億元的經常開支,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強支援照顧者,包括政府已建立首階段的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初步連結社署、醫管局和房委會的數據,並會逐步連結更多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數據,擴展支援照顧者數據平台。

社署從醫管局得悉高風險照顧者入院後,會安排人員主動接觸他們的被照顧者,並按他們的需要提供緊急支援。

整合房委會和社署的數據,識別較缺乏社區支援的高風險護老者、殘疾人士照顧者和獨老或雙老住戶,並調遣關愛隊探訪,繼續推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 —— 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3年。

為300戶高風險住戶安裝智能意外偵測系統。優化現有照顧者資訊網的AI聊天機械人功能。

繼續推行「與照顧者同行」計劃,並培訓前線物業管理人員,為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協助,為期3年。

增加80個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買位計劃宿位、220個特殊幼兒中心名額、100個展能中心及50個嚴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額。

明年第二季起,將逐步在專為嚴重及中度智障人士而設的宿舍提供一站式支援及照顧服務,並在附設展能中心/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的宿舍增加延展照顧名額。上述措施能騰出約700個日間康復服務名額,為居於社區的殘疾人士提供日間訓練,減輕照顧者的壓力。

鼓勵生育及支援學童

進一步推出措施鼓勵生育,包括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的時間,由一年增至兩年。

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在每名子女出生後首兩年,納稅人可就該名子女享有雙倍免稅額(即26萬元)。措施適用於該課稅年度末所有未滿兩歲的子女。

未來3年將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合共提供約1,500個0至3歲的兒童日間照顧服務名額。

設立關愛窗口方便孕婦輪候醫療服務,基層醫療署並會聯同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及醫管局婦產科,提升婦女在孕前、產前和產後的健康教育和服務,提供實用資訊。

增加輔助生育服務名額,2025至26年度會由兩年前的1,100個增至1,500個。

在北都古洞北新發展區設立一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支援區內家庭及兒童。

為接受「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特殊需要兒童,在升讀小學後的第一個學期提供銜接和支援服務。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將其承擔部門主題責任的機制系統化和制度化。李家超說,當部門出現問題,須查找不足、予以改善,並釐清責任誰屬,按缺失輕重情況,依照公務員管理制度進行相應行政或紀律處理,後果包括警告、譴責、不獲增薪、降級、扣薪、勒令退休以至革職等。

調查會分為兩個級別。若問題屬一般性質,調查由部門首長負責,查找不足,予以改善,並按照公務員管理制度對過失人員作出相應行政或紀律處理。

如部門出現嚴重問題,或涉及廣泛或重複性的系統問題,或有跡象顯示問題可能涉及部門首長的角色時,調查由專為責任制設立的調查小組負責。該小組獨立於政府系統,可調查任何級別公務員,並會為常設隊伍,隨時候召,確保其肯定性和準備性。

政府會擴大現時「公務員敍用委員會」的職能以進行調查,有關機制會按《公務員敍用委員會條例》以附屬法例形式訂立規例,付諸實行。

加強公務員評核機制 設AI效能提升組

加強公務員評核機制,公務員事務局須作出研究,建立更嚴謹的評核機制,更有效反映和區分人員的工作表現等級。

另外會設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部門有效應用AI技術;研究重組工作流程;推動部門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

AI效能提升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將擔任組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數字政策專員分別擔任副組長及秘書長;同時邀請一位業界代表擔任副組長。

政府會推動AI公務應用,數字政策辦公室會就數據分析、客戶服務及文書工作等推出不同AI程式,在確保安全、可控的情況下推動部門廣泛應用。政府部門亦會自行開發專門的AI方案。

推動AI發展

政府今年內會推出北區沙嶺約10公頃數據園區發展用地作市場招標,提供先進算力設施,推動數據及AI相關產業發展。

政府亦會推動AI商務應用,例如金管局正建立AI模型評估方法,強化金融系統安全測試;發展局將資助私營工程應用AI;律政司亦將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檢視更廣泛應用AI所需的法律配套。

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 由李家超直接領導

為加快發展北都,政府將成立直接由李家超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組,分別為由財政司司長任組長的「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政務司司長任組長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 、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發展及營運模式設計組」會按北都各指定發展區的性質和規模,設計發展及營運模式,研究從「價高者得」招標轉向「產業綁定」的「雙信封制」,設計不同融資方案等。

「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 會成立調研專班,研究北都大學城發展模式,三批大學城土地最早將分別於2026年(洪水橋)、2028年(牛潭尾)及2030年(新界北新市鎮)供使用。

「規劃及發展工作組」 則負責由規劃到執行的全流程管理,就統籌整合規劃、工程、土地、交通、環保等作全面部署,特設專案監督辦公室,加強工程審批的統籌和監督,並設時限和分階段通報機制。

「北都發展委員會」會引入快速審批制度,拆牆鬆綁簡化行政程序,採取安全省時省錢的建造方法,及訂立加快發展北都的專屬法律。政府今年內會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

制訂氫能標準認證 建設SAF產業鏈

建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鏈。港府會與大陸政府協商,帶領一間全球主要SAF供應商的本地企業在大灣區發展,涵蓋上游原料收集、廠房開設和規模化生產等;同時建設SAF混合設施,以提升香港SAF產業競爭力和航空公司議價能力。

政府將制訂氫能標準認證,在港島及九龍設立公眾加氫設施,推動更多氫能源試驗項目落地,並與廣東省共同建設氫能灣區走廊。

政府亦正推動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預計2026年上半年在環保園啟用。

政府計劃引入歐洲領先航空服務公司落戶香港,在香港設立飛機拆件、高價值零件回收及交易服務。

於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務求儘快成為國際認可的藥械權威監管機構。

加快「1+」新藥審批機制,試行優先審批經醫管局建議能應對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創新藥。醫管局將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主動將創新藥械引入香港。

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 研究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政府將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並將研究在合適的場景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開支。

加強「跨境支付通」,政府明年會改善可攜現金援助的發放安排,在廣東及福建省養老的香港受惠長者可選擇由政府將款項直接匯入其大陸指定銀行的帳戶。

由財庫局落實「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的建議,推動機管局及金融機構在港拓展黃金倉儲,以3年超越2,000噸為目標;建立香港黃金中央清算系統,並邀請上海黃金交易所參與;推動金商在港建立或擴建精煉廠,與大陸研究在大陸進行來料加工,精煉黃金後出口至香港作交易及交割用途。

修改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現時要求申請人在港投資不少於3,000萬元,其中房地產投資額最多只算入1,000萬元,無論是住宅或非住宅。

李家超表示會作出修改,如購買非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由1,000萬元提升至1,500萬元,物業成交價則仍不受限制;如購買住宅物業,可算入額維持1,000萬元,但可算入的住宅物業投資會放寬,成交價門檻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

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上限增至本地生五成

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的超額收生自資學額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城中學舍計劃」即日起涵蓋在拆卸原有商廈後重建的全新學生宿舍,包括保留過剩地積比。政府今年內更會預留全新商業或其它土地作興建新宿舍,會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

推廣「留學香港」品牌,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傳計劃;由教資會撥款4,000萬元,資助八所資助大學加大國際和大陸宣傳及師生招攬;推動專上院校推出更多高增值「遊學香港」活動。

以試點形式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級數目及每班學生人數,透過學生自資入讀模式,加大錄取持學生簽證的非本地學生。

教育局會加大打擊違規提供文憑試課程或「借殼辦學」的做法,當局已設立舉報機制,並會進行突擊巡查,和進一步明確明年文憑試自修生報考安排,今年內制訂《私立學校實務守則》及設立「私校名冊」。

北都已預留土地發展國際學校。

教育局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碼教育,將於2026年發表中小學數碼教育藍圖,包括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等。

推進建設低空經濟生態圈

制訂「發展低空經濟規劃行動綱領」,完善民航法例及規管框架,為重量超過150公斤的「非傳統飛行器」制訂專用法例;年底前推出專用頻譜,提前規劃部署起降場、航路網絡、衞星定位、三維空間數據系統、智能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等。

推出進階版低空經濟「監管沙盒X」試點項目,涵蓋跨境路線、低空載人飛行器等

保險業界已成立專責小組,開發不同應用場景的低空經濟保險產品。

文化康樂旅遊

西九碼頭年底啟用;另外會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為本地及國際和大陸文藝機構和從業員提供專業培訓。

香港體育館改為演唱會優先,東九文化中心推動長期演出和藝術科技,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設為粵劇優先場地。

在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供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開放更多場地作租用、推出收費的旅客導賞、開發更多文創產品;亦會探討邀請市場參與,提升鯉魚門公園度假營的營運及在指定試點營運沙灘,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

明年是馬年,香港賽馬會將策劃以馬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及表演,推廣賽馬旅遊。

消防處會推出便民措施,以視像方式為安全風險較低的場地就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進行消防驗收。

文體旅局將於年底內展開啟德郵輪碼頭營運商的招標工作,正檢視租賃協議的條款及條件。

提升郊野公園配套,以及建造如樹頂歷奇、戶外歷史遺蹟博物館及新式露營地點等新設施。

串連鄉郊景點如傳統村落農田、宗祠書室、風俗活動等,讓遊人徒步或單車遊

打造18區主題花木園區;推廣香港工業品牌旅遊、舊城中環、九龍城、維園市集、開放舊油麻地警署等多個深度遊項目;同時亦會開放米埔和沙頭角海的邊境禁區。

推廣遊艇旅遊 商討「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

推廣高端遊艇旅遊,增加約600個遊艇新泊位,涵蓋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及紅磡站臨海項目。

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額外提供超過500個泊位,包括可容納80米以上超級遊艇的泊位。

放寬對訪港遊艇要求,並設立遊艇動態監察系統,容許訪港遊艇無須在私人營運的遊艇會或碼頭預留泊位,於香港安全有序地自由航行和在政府指定水域範圍內錨泊。

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的便利措施。

爭取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網約車法例

運輸及物流局年底前會公布《運輸策略藍圖》。

今年會批出3個區域作自動車測試,以自動車跨區行走和接駁其它交通工具為目標,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無人化、規模化發展。

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通過規管網約車服務的法例。

李家超宣布會在今年成立吉隆坡經濟貿易辦事處。

另外,由10月起擴大飛機乘客離境稅的豁免範圍,涵蓋經水路和陸路來港轉機的乘客。

亞洲國際博覽館二期工程已啟動,預計於2028年落成。機管局明年初將就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邀請發展意向書,預計2028年起分階段完成。

政府會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由財政司司長領導,加強大宗商品政策的頂層設計和長遠策略制訂。

政府會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

商經局研究簡化低軌衞星的牌照審批,並推動未來6G應用。

政府已推出3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2028年底前會提供額外3,000支高速充電樁。政府亦計劃推出六幅用地作高速充電站,而巴士公司將開放充電設施供其它車輛使用。

繼續增加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和收集設施,推進實踐公共屋邨「一座一桶」。

政府明年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I·PARK2。位於環保園的全港首間現代化循環再造紙漿生產設施,將在年底開始試運。

民生方面,李家超稱會持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持續造地以滿足大型發展項目、長期經濟發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同時增加政府土地儲備;持續深化醫療改革;推出十一項措施支援本地經濟、繼續精準扶貧、推廣「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方針,支援和保障勞工,以及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應對高齡化的挑戰,又會將「婦女自強基金」的年度撥款由每年2,000萬元增至3,000萬元等。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