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的朋友,如果認識羅拔烈福,大概也是因為《美國隊長》或者《復仇者聯盟》之類。我年紀比較大,看見羅拔烈福在Marvel的世界,重要性似乎及不上《蟻俠》的米高德格拉斯,或者後來入隊的夏里遜福,竟然有絲絲難過。
成名於60年代,最受注目的作品,應該是1969年跟保羅紐曼合作的《神槍手與智多星》。70年代是黃金期,《老千計狀元才》、《俏郎君》、《驚天大陰謀》……我成長於80年代,連1985年的《非洲之旅》也沒有在戲院看過,理論上,應該不會對羅拔烈福有太深印象。他又不是謝賢或胡楓,每朝在粵語長片時段出現。
要多謝1980年的《普通人》,羅拔烈福是導演,不做演員。有一段時間,我像撞邪般把歷年的奧斯卡最佳電影找出來看一次,所以才會看過《沙漠梟雄》、《教父》、《飛越瘋人院》之類的舊作。《普通人》是其中一套。很恐怖,居然贏到大衛連治的《像人》,贏埋馬田史高西斯的《狂牛》,而只不過是羅拔烈福人生第一次執導長片。對導演身份的羅拔烈福產生興趣,才發現他擁有更多演出作品,於是在快圖美之類的店舖租了很多錄影帶或LD,之後又買了很多VCD,沒有辦法看完全部,總算看了最有代表性的幾套。
到90年代,開始會自己入戲院看電影了。最有印象,不好意思,是《不道德的交易》與《捨不得你》兩套愛情片,跟羅拔烈福未必有太大關係,入場主要為了狄美摩亞與米雪菲花兩位女主角。對羅拔烈福本人來說,代表作應該是執導的《幕後謊言》吧,雖然最後無法似《普通人》在奧斯卡贏到大獎,但你看看當年的對手是甚麼?是《阿甘正傳》、《危險人物》與《月黑高飛》,你大概可以想像到《幕後謊言》有幾優秀。老實說,在那個階段,對我來說,羅拔烈福的導演工作比起演員工作,更加吸引。
偏偏,再沒有甚麼代表作了。2001年,跟畢彼特合作的《諜戰》,宣傳上號稱兩代型男的首次交鋒,但焦點在有意無意也側重在當時得令的年輕人身上。之後,產量不算多,作品的重要性也有限,要不是在《美國隊長2》,做了一個表面是神盾局高層,實際上是九頭蛇臥底的大奸角,對新一代觀眾來說,說不定只不過是普普通通一個甘草演員。正如很多人只記得鄭佩佩是《唐伯虎點秋香》的華夫人。
要重溫大導演大明星的舊作,有太多選擇。在現時氣候,我會建議好像冷門少少的《俏郎君》。不要給片名欺騙,以為是一套浪漫甜蜜愛情電影,其實是說一個熱衷政治的反戰分子,跟一個只重視個人事業搵唔搵到食的作家,情投意合,但因為彼此在價值觀上的分野越來越闊,便越來越多爭執,最後還是分手收場。原片名叫《The Way We Were》,那個年代,香港的譯名不用照單執藥,的確出了無數傑作,但也炮製過不少詐騙。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看《俏郎君》,以為自己真會像羅拔烈福一樣,成為作家或編劇,感同身受。只是,環顧四周,想找一個對政治很有興趣而你會對她很有興趣的女孩,一個也沒有,《俏郎君》始終有份抽離。時移勢易,今日再看的話,應該似錐心之痛吧。◇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