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商品因美國市場受限轉向日本,日方對中國商品展開的反傾銷調查數量再創新高。日本政府表示已加強審查,遏止中國商品以過低價格、或補貼手段出口傾銷,損害日本市場。
日本政府今年加強了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調查,特別是在鋼鐵、化學品和機械設備等領域。
今年截至8月,日本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調查數量已達4項,創下歷年數量新高。迄今為止,日本累計進行21項此類調查,過去最高紀錄是在2012年和2020年,各有兩項。
日本反傾銷調查激增,正值中國商品供應過剩之際。儘管中國國內需求因房地產低迷而減弱,中國企業仍維持超過實際需求的產能,將國內滯銷產品出口。根據日本鋼鐵聯盟(JISF,日本鋼鐵聯合會)數據,去年全球約70%與鋼鐵相關的反傾銷調查針對中國。
西村朝日法律事務所(Nishimura & Asahi)布魯塞爾代表藤井康次郎(Kojiro FUJII)表示,「那些無法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可能會轉向日本市場。」
此外,由於中國經濟下行,需求低迷,原本應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現在也正在轉而流入日本市場。
日本經濟產業省和財務省已應日本製鐵(Nippon Steel,新日鐵公司 )、日本冶金工業(Nippon Yakin Kogyo)等多家日企要求,在今年7月對中國和台灣的含鎳冷軋不銹鋼進行反傾銷調查。另外在8月,對中國和南韓的鍍鋅鋼(galvanized steel)展開調查。
日鐵等公司的申訴主張,中國產鋼板以比中國國內低20%到50%的價格在日本銷售,日企因此無法設定能反映成本上升的合理價格,蒙受營業利潤縮水等損失。含鎳不鏽鋼冷軋鋼板具有抗鏽蝕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建築材料、產業機具與家庭用品等產品。
《日經評論》分析指出,日本在今年對中國商品的反傾銷調查數量創下新高,此舉雖可能影響中日貿易關係,但同時反映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持續衝擊全球市場。
「反傾銷關稅」(Antidumping tariffs)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各國實施的貿易救濟措施之一。當出口商在海外市場以低於本國市場的不公平的價格銷售商品時,進口國可以徵收額外關稅,以彌補差額。但是進口國需要證明國內產業受到損害,且損害是由傾銷行為造成的。
日本經濟產業省指出,《日本2025年國際貿易白皮書》已強調反傾銷關稅的重要性,政府建立國際合作並完善規則,以應對市場扭曲等問題至關重要。
目前,提出反傾銷申訴的諮詢數量持續增加,但人力有限,該省和財務省負責調查的員工總數僅約40人,成為一大挑戰。#
(本文參考了《日經亞洲評論》的報道)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