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政府日前突然宣布關閉與白羅斯的全部口岸,中歐班列主通道被迫中斷。作為中共「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之一,中歐班列近九成貨運量因此受影響。業內人士指出,此舉對中國外貿企業構成直接衝擊,短期內每周可能造成約價值4.7億美元貨物延誤。

波蘭政府9月中旬以國家安全為由,全面關閉與白羅斯之間的口岸,包括鐵路與公路口岸。此舉切斷了中歐班列的主要幹線,導致大部份依賴「波白通道」(波蘭—白羅斯交界)的鐵路貨運被迫中斷或繞行。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李先生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波蘭此舉的影響不僅限於經貿領域。「短期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貨物會受到重創,製造業和外貿企業的壓力會一下子上來,供應鏈也跟著受影響。歐洲如果進一步收緊對中方的需求,歐中雙方在高科技、能源轉型方面的摩擦可能會更大。這樣下去,雙方不僅互信基礎被削弱,未來合作也更難確定。」他同時認為,歐中關係可能逐步滑向長期競爭格局。

據歐洲物流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中歐鐵路貨運總值約270億美元,其中約九成依賴「波白通道」。粗略估算,這次封鎖將導致每周約4.7億美元的貨物延誤或改道,涉及電子產品、跨境電商服裝及汽車零部件等中國出口大宗。

山東一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孫先生說,中歐鐵路停運已經推高公司營運成本。「鐵路比海運快一倍,15至20天就能到達目的地,海運要1至1.5個月。這幾天倉庫裏貨堆得滿滿的,每天光倉儲和利息就得多花不少錢。我們也只能改走海運,但客戶都催得急。」

他解釋,公司原本計劃通過鐵路把模組直送到波蘭的歐洲車企,如今被迫改走海運或空運。「一旦延誤超過兩周,客戶生產就可能受影響,我們面臨違約風險。」

浙江義烏一位跨境電商業者李先生也表示:「我們一批秋裝原定三周內送到德國倉庫,現在估計要拖延三周以上。如果改空運,成本是鐵路的三倍,完全承受不起損失。」

深圳一家平板電腦出口商表示:「鐵路運輸原本是我們平衡時效和成本的首選,現在只能多備庫存,資金壓力大了很多。」

為了緩和局勢,中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9月18日緊急訪問波蘭,分別與波蘭總統及外長理會晤。中方提出加強貨檢合作、提供額外安保等措施,希望波方儘快恢復班列運行。但波方仍以國家安全為由,維持邊境關閉,談判沒有實質突破。

北京一位不具名學者分析說:「王毅親自去,說明中國(中共)很重視中歐班列,可是政治和安全考慮現在壓過了經濟。波蘭對中國(中共)支持俄羅斯早就有不滿,這次正好藉著防範俄方進一步行動來封鎖鐵路。中國(中共)反對也沒有用。」

專家預計,如果波蘭長期封閉邊境,中國出口企業不僅運輸周期延長,現金流和訂單穩定性也會受到嚴重挑戰。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前研究員趙先生指出,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一直是中國西向出口的重要支撐,但俄烏戰事升級,直接威脅到歐洲安全。「現在戰火越來越烈,9月初俄羅斯無人機一度進入波蘭領空,引起強烈反彈。波蘭封鎖邊境,不僅是物流受阻,更是地緣政治在經貿合作上的直接反映。接下來波羅的海其它國家也可能跟進,對中國很不利。」

接受採訪的廣東、浙江等地多位業界人士認為,這次波蘭封鎖邊境在短期內難以解除,中國出口商不得不尋找替代通道,包括跨里海的「南線」和波羅的海港口方案。

趙先生表示:「如果邊境封鎖持續三個月,中國對歐出口可能減少120億至150億美元。這個估算不僅包含延誤的貨值,還計入改道、倉儲和融資成本。但更大的問題是,歐盟內部對中歐鐵路的可靠性已經打上問號。」

北京清華大學的李先生強調:「波蘭關閉鐵路這一步,讓大家看清楚,中歐班列未來已經不是出口商穩定可靠的選擇,它的不確定性折射出地緣政治對經貿的制約。」#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