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朗普政府擴大關鍵礦產布局以降低對華依賴,多家澳洲先進的關鍵礦產公司正在推進在美國建立加工設施的計劃,即使澳洲政府正力推本土產業發展,但美國龐大的市場規模與政策激勵仍具強大吸引力。

據路透報道,上周,一個由澳洲關鍵礦企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了華盛頓與紐約,會晤美國政府高層及投資者,推進在美投資計劃。

其中,多家在澳交所(ASX)上市的企業,包括澳洲戰略材料公司(Australian Strategic Materials, ASM)、離子稀土公司(Ionic Rare Earths)以及國際石墨公司(International Graphite)正積極評估在美國設立加工或下游處理設施,以擴大營運與供應鏈布局。

業界人士指出,美國快速增長的電動車、國防與先進製造產業帶來龐大需求,加上低廉的能源成本及巨額補貼,成為這些澳企在美擴充業務的主要驅動力。

ASM公司首席法務官伊姆斯(Annaliese Eames)透露,他們已確定六個州作為重點考察地,其中包括奧克拉荷馬州和南卡羅萊納州,並強調美國不僅提供強有力的聯邦及州級支持,更展現了培育完整產業生態的決心。

技術與安全考慮

供應國防客戶的企業更傾向在美設廠,以符合安全需求並縮短複雜的產業鏈環節。

離子稀土公司董事總經理哈里森(Tim Harrison)表示,公司計劃在美國多州複製其於北愛爾蘭開發的磁體回收技術,目前已與田納西州展開深入洽談。他指出,部份州提供低廉電價和勞動力成本,並獲得政府巨額資金支持,吸引力極強。

同時,國際石墨公司行政總裁沃蘭德(Andrew Worland)則強調,企業除在西澳建設加工廠外,也計劃在美國及歐洲設廠,以更貼近客戶需求。

中共政策與資金競爭

中共當局今年4月對稀土出口加強管制,推動美國加速發展自身稀土產業,也推高西方市場價格,吸引更多資金湧入。

不過,競爭亦趨激烈。澳洲最大稀土供應商萊納斯(Lynas Rare Earths)上月警告,其在德州的重稀土加工廠可能因資金爭奪不利而難以推進,部份原因是美國政府已向本土競爭對手提供數十億美元資助。

澳洲本土困境

此趨勢也凸顯澳洲在發展關鍵礦產鏈條上的結構性困境。羅兵咸永道(PwC)2023年報告估算,若成功打造新出口市場,到2040年,關鍵礦產有望為澳洲新增1,700億澳元(約1,12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然而,澳洲長期受制於高電價、勞工成本及冗長審批流程,國際競爭力下滑。加之汽車產業在2010年代全面退出,使當地先進製造業規模有限,難以支撐下游加工。

哈里森直言:「在澳洲建廠的問題是,我們該把產品賣給誰?金屬、合金、磁體的產能並未在澳洲形成,而高昂的成本環境又限制了發展。」

為應對挑戰,澳洲政府今年2月通過了一項170億澳元的生產稅收抵免政策,自2027年起為關鍵礦產加工商提供10%的稅收抵免。同時,澳洲正積極深化與日本、印度及英國的合作,尋求打造更完整的產業鏈。

羅兵咸永道澳洲首席經濟學家洛馬斯(Amy Lomas)指出,這些舉措有望為中游與下游加工鋪路,提升澳洲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的報道)#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