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有銀行系統官員出境申請正面臨新一輪限制。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自10月1日起,處級及以上官員一年僅能申請一次出國,即使因公出差,也需經繁瑣的層層審批。該規定雖然官方尚未公開文件,但在金融系統內部已經開始執行。

據多名中國金融界和銀行界人士披露,中共國務院直屬的中央金融企業,如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中投公司、匯金公司等國有金融投資平台的管理人員,其出境次數已由此前的每年兩次縮減為一次。新規自10月1日正式生效。普通員工出境申請不受影響,但處長級及以上幹部每年僅能申請一次。

一名金融企業處級官員接受採訪時語氣無奈地表示,「一般以前雖然也要報批,但只要理由正當,大多能批下來。現在很死板,只要超過一次,就直接不受理。」另一名去年退休的官員補充:「就算是因公出差,也得走一整套流程。那套程序,說實話,非常繁瑣。」

接近銀行管理層的人士透露,新規要求「從嚴從緊」,並且重申各級分行統一保管護照,個人不得私自持有。

近年來,中共當局不斷加強管控金融系統。早在2023年,就有國有銀行和央企被曝要求幹部上交護照,並延長審批周期。學者分析認為,此舉與當局「防風險、保穩定」的考慮有關:既要防止資金外流,也要強化反腐,同時反映出財政和外匯壓力的升高。

該學者指出:「這不是單一的政策,而是一攬子收緊措施的一部份,金融領域敏感,所以首當其衝。」

對於被執行的官員而言,這樣的規定更多帶來無奈。農業銀行南京一分行的一位管理人員說:「一年只能申請一次,實際上許多出國機會因此被剝奪。對個人和家庭影響挺大。我心裏想啊,可能只能等退休了,才能真的出去走走。」

交通銀行北京分行一位主管王先生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他的孩子正在英國留學,但因為今年中國新年假期已經出過一次國,暑假再申請時就被拒絕了。

「我問為甚麼,回說沒看到文件啊。後來上級(局級官員)跟我說,他能看到這個通知,我這個級別看不到。」王先生苦笑著說,「我們家孩子都在國外,可一年就一次出國機會,連探親都難。上級說是為了紀律和大局,可對我們家庭衝擊太大了。」

早在2006年,當局就曾要求部份國企高層和金融機構管理人員上交護照,未經批准不得出境,理由是防止腐敗分子潛逃。此後十多年,做法逐步擴展到更多行業。進入2010年代後,限制範圍從「特定人員」延伸到普遍幹部,尤其集中在金融、央企和能源等領域。

2020年武漢爆發新冠疫情後,中共當局對出境的管控進一步收緊,非公務出境幾乎全面凍結,直至2023年方稍有鬆動。一名學者指出:「從當年的防貪官外逃,到如今官員探親、交流受限,邏輯其實是一脈相承。現在不只是防腐敗,還涉及資本流動、外匯安全,甚至政治忠誠。」

面對銀行系統自由出境的空間持續縮小。農業銀行南京一分行的管理人員感慨道:「就算有正當需求,也常常因為審批拖延而去不了。這對探親、子女教育影響很大。」

上述學者表示:「這些限制既和資本外逃、資訊安全有關,也折射出財政和外匯的緊張局勢。不僅是紀律收緊,更能看出當局對內外環境的不安。」

近年中共中紀委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心無旁鶩守住國門」,並要求重要崗位人員原則上不得擁有境外居留權或長期存款。在這種思路下,限制出境不僅是經濟風險管理,更是對幹部思想與行為的約束。

此外,自2015年「獵狐行動」大規模追逃開始,當局逐步強化了對外逃風險的警惕。金融、能源和央企官員由於掌握大量資金與訊息,被認為是「高風險群體」。官方認定,一旦人員和資金同時流出,將對經濟與政治安全構成衝擊。因此,從嚴審批、集中保管護照,已成為金融系統的常態。

有輿論認為,中共這種嚴控趨勢顯示,當局正將官員的跨境流動與國家安全緊密捆綁,既是防範腐敗,也是出於對財政困境和外部壓力的憂慮。#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