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中唐詩壇

中唐時期(771—835)的詩壇豐富而多元:

(一)大歷詩人

安史之亂使唐朝元氣大傷,詩歌裏的盛唐氣象也隨著盛唐詩人的相繼離世而消失。經歷了那麼多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悲催傷心的事件,大歷年間(766—779)的詩風淒涼蕭瑟又惆悵,李端、司空曙、錢起等大歷才子講究格律,工於白描寫景,以清幽孤寂的意象,表達遁世隱逸的情懷。盧綸、李益颯爽凌厲的邊塞詩是殘存的盛唐遺風。劉長卿和韋應物的山水佳作傳誦至今。

【佳作欣賞】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二)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公元 800年,大唐詩壇領跑的接力棒交到了一位以「古原草」唱響詩壇的進士手中,他就是白居易。繼李杜之後又一位偉大的詩人,中唐詩壇領袖。

「志在兼濟,行在獨善」是白居易的詩學之道。清宮殿藏本白居易畫像。(公有領域)
「志在兼濟,行在獨善」是白居易的詩學之道。清宮殿藏本白居易畫像。(公有領域)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鄭州新鄭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早年仕途順利,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他積極從事政治改革,還與同科及第的好友元稹共同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弊端。形式服務於內容。通俗曉暢,讓人容易接受。「志在兼濟,行在獨善」是白居易的詩學之道。

新樂府詩始創於杜甫,為元結、顧況等繼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發揚光大。「詩到元和體變新」,元和年間的新體詩文也叫「元和體」。如: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連昌宮詞》等。張籍、王建的作品被合稱為「張王樂府」。 李紳的新樂府早已遺失,僅存的是家喻戶曉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針砭時弊的諷喻詩和頻繁的上書進諫,觸動了權貴的利益,元和十年(815),44歲的白居易遭讒被貶為江州司馬。擔任蘇杭刺史期間,他有修築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深得百姓擁戴。退居洛陽後,他還捐家資開鑿龍門險灘。

被貶後創作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不僅寓意深刻、內涵飽滿,而且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深沉感嘆,引發千古共鳴,撫慰了無數落寞的靈魂。在舉國上下的唐人心中,無論怎麼貶謫,他都是「詩王」。 白居易與元稹情誼甚篤,兩人分處異地也常「郵筒傳詩」, 世稱「元白」。在洛陽,文人詩酒絃歌雅集,白居易與劉禹錫唱和,號曰「劉白」。

晚年,白居易篤信佛教,為詩僧如滿禪師之弟子。他戒酒持齋,經常焚香打坐。(白居易與香山寺淵源很深,他晚年在洛陽龍門蟄居18年,自號「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戒酒持齋,經常焚香打坐,自號「香山居士」。明 謝環《香山九老圖》,描繪九位老朋友在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住處歡聚。(公有領域)
白居易晚年戒酒持齋,經常焚香打坐,自號「香山居士」。明 謝環《香山九老圖》,描繪九位老朋友在香山居士(白居易)的住處歡聚。(公有領域)

老嫗能解   胡兒能唱

白居易一生創作豐富,有《白氏長慶集》75卷。現存詩歌近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對詩歌創作非常投入,曾以詩魔自比,「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大量誦讀和辛勤書寫,竟到了「口舌成瘡,手肘成胝(zhī長繭)」的地步。

相傳白居易寫完詩後,會把詩讀給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嫗聽,碰到老太太不懂的地方,他就修改,直改到能懂為止。

因詩文富有感染力,雅俗共賞,質樸平易乃至「老嫗能解」,更因為人們從白詩中發現共鳴、找到同情,所以深受歡迎,傳播得快而廣,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風靡社會各階層,甚至流傳到日本、新羅、越南等地,在早期的日本,《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學漢化的最重要依據。

據說,契丹國王令臣下把譯成契丹文的白詩在朝堂大聲朗誦;雞林國的宰相情願出一百兩銀子換白居易的真跡;被日本奉為經典著作的《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引用白居易的詩九十多處,第一篇《桐壺》更是有賴於樂天居士的《長恨歌》而成立。

中唐的男女老少都以吟誦白居易的詩歌為時尚(就連歌妓都因能背誦他的詩而自抬身價)。他眾多的粉絲也是他詩歌的積極傳播者。在寺廟道觀、鄉校、郵亭、旅店的牆壁上都能看到他的詩。荊州有位叫葛清的狂熱「白迷」,脖子以下都紋上了白居易的詩。唐宣宗在悼念白居易的詩中讚歎:「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因此,晚唐詩評家張為尊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

【佳作名句】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怨泉水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

(三)流派多   風格新

中唐詩人在盛唐的高峰下另闢蹊徑,出現競相創新的局面,風格多樣。

以白居易為首的新樂府派,如:元稹、張籍、王建、顧況、李坤。

以韓愈為首的奇崛險怪派,有並稱為「郊寒島瘦」的孟郊與賈島,還有「詩鬼」李賀,等等。

圖為柳宗元像(左)和清 黃鉞繪《遊山圖》局部(右)。(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圖為柳宗元像(左)和清 黃鉞繪《遊山圖》局部(右)。(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兩大派之外,獨樹一幟的是「劉柳」—— 劉禹錫和柳宗元,皆因參加「永貞革新」而長期被貶謫。柳的山水詩《江雪》《漁翁》寫得冷峻超拔,劉的詠史詩則豪邁暢朗,人稱「詩豪」。

【佳作名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離思》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二首》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口》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