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他計劃向全美各大城市派遣國民警衛隊,以打擊犯罪活動。
對此,部份地方官員聲稱,他規避了國會所設的某些限制,將國民警衛隊聯邦化(federalize),此舉已超越了法定權限。
由此引發的爭議,提出了關於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權力平衡的問題。
特朗普此前因試圖將各州國民警衛隊聯邦化的舉措,已引發了數起法律戰,部份原因在於《美國法典》第10編第12406條的限制。該法條明確規定,總統聯邦化國民警衛隊的權限須符合以下條件:遭遇入侵、叛亂或叛亂威脅,或總統無法以常規部隊執行法律任務。
加州、俄勒岡州與伊利諾伊州已就此提起訴訟,未來各州及地方政府對部署行動的反應,可能進一步使此爭議浮上枱面。
以下是關於波特蘭市(俄勒岡州)、芝加哥、孟菲斯、洛杉磯及華盛頓特區國民警衛隊部署爭議的關鍵要點:
一、波特蘭(Portland)
美國戰爭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徵調了200名俄勒岡州國民警衛隊成員,但一名法官很快作出對其不利的裁決。
據特朗普政府表示,近期波特蘭的聯邦移民執法工作遭遇暴力襲擊。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在周一(10月6日)的簡報會上表示,一處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設施曾「遭到圍攻」(under siege)。
「我們再次目睹斷頭台被推到這座聯邦大樓前」,她說,「因此,總統希望確保我們的聯邦建築與資產受到保護,這正是他在努力做的事情。」
在波特蘭,可以聽到一些煽動者對聯邦探員喊出了露骨的死亡威脅。一名身穿黑衣的人喊道:「已為他們準備好了斷頭台。」
也有人高喊著:「把ICE趕出波特蘭!」
但在周末期間,也有一群支持ICE的群眾,其中一人手裏拿著「上帝保佑ICE」的標語。
俄勒岡州政府與波特蘭市當局承認,在ICE設施外確有抗議活動發生,但否認這些活動足以構成聯邦干預的理由。
美國地區法官卡琳‧伊默古特(Karin Immergut)在10月4日頒布臨時限制令時,對地方政府的立場表示認同。
她列舉了諸如有人用手電筒照射駕駛員、架設臨時斷頭台等事件,指出這些事件確實「不可原諒」,但「遠未達到常規執法力量無法處理的程度」。
她還表示,政府試圖將國民警衛隊聯邦化,亦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
「總統在缺乏憲法授權的情況下將俄勒岡國民警衛隊聯邦化,此舉損害了《第十修正案》所保障的俄勒岡州主權權益。」伊默古特說。
當政府試圖派遣加州國民警衛隊進駐波特蘭時,案件變得更加複雜。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稱此舉是「令人震驚的濫權行為」。伊默古特在10月5日後續頒布的命令中,同樣阻止了這項部署行動。
二、芝加哥(Chicago)
特朗普與共和黨人長期將芝加哥視為全美高犯罪率城市的典型。特朗普8月在社交媒體上批評伊利諾伊州州長J‧B‧普利茲克(J.B. Pritzker)未能控制該州的犯罪。
「他最好快點把情況整頓好,快點,否則我們就要動手了!」特朗普當時寫道。
10月4日,海格塞斯援引了第12406條,將伊利諾伊州國民警衛隊的300名成員聯邦化。與波特蘭事件相似,海格塞斯也試圖將另一個州(這次是德州)的國民警衛隊聯邦化,並將他們部署到伊利諾伊州。
10月5日,兩人因涉嫌駕車衝撞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的車輛而被起訴。此前,政府曾就伊利諾伊州與芝加哥的「庇護政策」提起訴訟,但遭遇敗訴。
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Brandon Johnson)指責ICE試圖侵犯居民的憲法權利,並簽署一道命令,將該市設為他所謂的「無ICE執法區」(ICE free zone)。
與俄勒岡州相同,伊利諾伊州與芝加哥政府也迅速就特朗普近期的行動提起訴訟,主張總統已逾越法定授權。
法官尚未就該州申請的臨時限制令作出裁決,但最終決定很可能會觸及與伊默古特相似的法律爭議。隨著這些案件的累積,以及對特朗普在加州部署國民警衛隊的挑戰,它們可能促使高等法院介入,以裁決圍繞總統權限的核心法律問題。
伊利諾伊州的訴訟主張,特朗普不得依據《治安官動員法》(Posse Comitatus Act,簡稱PCA,也譯作民兵團法案)動用聯邦軍隊進行民事執法。然而,特朗普政府則主張,該法並不阻止總統動用部隊保護聯邦資產,例如ICE設施。
雖然芝加哥附近的ICE設施曾發生抗議活動,但訴訟稱,這些抗議只是派兵的「牽強藉口」。文件稱:「ICE仍能持續運作該設施,處理近幾周拘留的數百名人士。」
白宮發言人艾比蓋爾‧傑克遜(Abigail Jackson)為總統的行動進行辯護。
在提供給《大紀元時報》的一份聲明中,傑克遜指責普利茲克袖手旁觀。她說:「面對困擾美國城市的非法行徑,特朗普總統不會視而不見。」

三、孟菲斯(Memphis)
特朗普已啟動多管齊下的策略,以解決孟菲斯市的犯罪問題。2024年,該市暴力犯罪率為全國平均的6倍。該年,孟菲斯在全美人均暴力犯罪與財產犯罪方面均位居全國第一。
特朗普的方法之一是派遣國民警衛隊,但目前尚不清楚他們是否已在市內展開行動。
特朗普似乎得到了田納西州州長比爾‧李(Bill Lee)的支持,上個月特朗普在橢圓辦公室簽署設立「孟菲斯安全特別工作組」的命令時,李與他同席。
州長說:「在我七年任期內,我們已投入大量資金來解決犯罪問題,多虧了特朗普總統的領導,『孟菲斯安全工作組』將確保我們能動用一切資源,帶來顯著改變。」
四、華盛頓(Washington)特區
近兩個月以來,國民警衛隊一直部署在美國首都。起初,特朗普同樣是以擔憂犯罪為由派遣部隊進入華府。萊維特周一表示,部隊之所以仍留在華府,是因為市長與特朗普都認為,他們的存在有助於維持城市安全。
指揮官布里格‧利蘭‧D‧布蘭查德二世(Brig. Gen. Leland D. Blanchard II)表示,國民警衛隊將把駐紮期延長至11月30日。布蘭查德說,國家理應確保市民在首都街頭的安全。
雖然就國民警衛隊的駐紮引發了一些法律爭議,但華盛頓特區市長繆麗爾‧鮑澤(Muriel Bowser)基本上配合了政府的行動。由於華盛頓屬聯邦政府管轄,它在聯邦干預方面沒有像各州那樣的法律障礙。
相反地,聯邦介入受《華府自治法》(D.C. Home Rule Act)所規範,該法允許總統在緊急情況下,指示市長調派大都會警察局(MPD)提供特定服務。地方政府在8月提起訴訟,指控特朗普越權任命一名「緊急事務專員」領導大都會警察局。
在8月的一場聽證會後,政府修改了命令以避免進一步的衝突,該案件最終被駁回。但特區再次提告,案件仍在進行中。華盛頓特區檢察長布萊恩‧施瓦布(Brian Schwalb)主張部隊駐紮屬非法行為。
在10月1日的一份文件中,施瓦爾布表示,特朗普「前所未有的部署,正在對特區的主權、經濟與公共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五、洛杉磯(Los Angeles)
今夏,在移民執法引發的持續動盪中,特朗普首次大規模調動國民警衛隊進駐洛杉磯。雖然許多部隊之後已撤離,但關於這次部署是否合法的爭議仍在聯邦法院持續發酵。
經審理後,美國地區法官查理斯‧布雷耶(Charles Breyer)在9月裁定,特朗普政府違反了《治安官動員法》。在他的判決中,布雷耶否認總統享有憲法豁免權,允許其以保護聯邦財產、人員與職能為由而繞過該法。
「此主張既不符合《治安官動員法》立法歷史,亦違背最高法院對行政權的司法判例,更悖離常識。」他如此表示。
目前尚不清楚,此項裁決及其它針對國民警衛隊部署的法律阻撓能否奏效。布雷耶在6月曾發布初步禁令,認為政府可能違反了第12406條。
然而,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迅速介入,暫時凍結了該禁令,同時表示特朗普很有可能證明他的行動,符合第12406條。上訴法院對布雷耶9月基於《治安官動員法》的裁決,同樣核發了暫時中止令(temporary stay),但未詳細說明其理由。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尚未就特朗普涉嫌違反上述兩項法律的指控作出最終裁決。#
原文: Legal Battles Over National Guard Deployments to 5 States—What to Know 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