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秋節,台灣人家家歡喜過節、闔家團圓,但香港的友人已經失去這樣的權利了,很是感慨。
多年來,「失落的東方之珠」不斷出現在形容香港的句子中。日前自己親歷香港現狀後,我再次用這個詞句,舒展心中的傷感與沒落之情;亦藉此提醒一些不明真相的台灣人。
啟程
2025年9月14日,我踏上亞洲國際珠寶展舉辦地——香港。
從台灣飛抵香港國際機場下機後,走了近半小時才到達入境通關櫃枱。沿途是龐大的基礎建設,看來仍宏偉壯觀,但迎來的卻是冷清的人潮,國際旅客明顯稀少,多半是大陸與中東旅客。那一刻,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香港是亞洲最繁忙的轉運樞紐,各國旅人熙來攘往,如今卻顯得空洞。
在等候南韓友人(珠寶設計師)抵達期間,觀察周遭,大多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旅客。之後,與朋友搭上的士前往飯店,上車前她提醒,現在乘的士要「殺價」。我聽了感到哭笑不得。沿途望去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卻感覺少了活力。
昔日熙攘城市 今倍感冷清
在香港的一周裏,多是乘的士。我曾特意搭當地尖沙咀區域公車,只為重溫往昔的氛圍。過去公車裏,總是擠滿學生、上班族與觀光客。廣東話與英語交錯,生活節奏緊湊而充滿活力。如今已大不相同:車上多是老人與基層勞工,年輕人的身影已然稀少。車窗外,街景仍掛著霓虹與廣告牌,但少了過往的熱鬧;店舖櫥窗明亮,卻空無顧客。「出租」與「招租」小告示貼滿街角,讓人不勝唏噓。
產業的轉變—內地化 假貨充斥
亞洲國際珠寶展五天的展覽,會場同樣冷清。過去以設計與專業著稱的香港,如今多是內陸工廠與貿易公司。場內以中東及中國大陸的買家居多,真正的生產商並不多。南韓友人驚訝地說:「人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少!」現場更有人私下議論、感嘆,中國大陸網紅的銷售充斥假貨;甚至以展示高價的A貨、寄出B貨,靠欺騙,賣假貨、退貨也能獲利,誠信早已不復當年。
這樣的落差,不僅在展場,更體現在整個香港社會:繁華的外殼依舊,但核心精神與力量,已一點一滴流失。
深刻的對話 對生命的提醒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出機場與的士司機的談話。當他聽出我的口音,確定我是台灣人時,沉重地向我形容著香港的變化,也語重心長地說出他內心的感受:「台灣生活很幸福,你們不要內耗,要珍惜啊!看看香港現在這樣,就是不懂珍惜的結果,很可悲。」他說,自己年紀大跑不掉了只能開車、留在這裏過日子。孩子移居英國,只能勉強過日子。那語氣裏充滿無奈、遺憾,也有警醒。
我只能微笑點頭,但心裏卻難掩震撼。這段話,彷彿一面鏡子,照見的不只是香港的失落,更反映出台灣(若回歸中共治下中國)的未來。
這趟旅程中,也不是全然灰暗。偶爾也遇見小小的溫暖:親切的店員、用心經營的餐廳:在陰鬱氛圍下依舊努力生活的人們。這些微光提醒我,人生再艱難,仍該珍惜眼前的幸福,遠離不好的,讓好的更好。
失落的背後
另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街道上老人居多,城市顯得髒亂,人民生活壓抑。有港人感嘆地跟我說,香港自回歸後,人口流出、社會動盪,甚至有人今日上班隔日就找不到老闆。他再三叮嚀台灣人要「惜福」。最讓我感觸的是,多位的士司機都提醒:「台灣人要珍惜民主與自由,不要重蹈香港的覆轍。」
曾是「東方之珠」的香港,是金融與時尚的先驅,是人們嚮往的自由都市。但如今,繁華的街景下掩蓋不了人心的流失。人口外移、產業衰退、社會動盪,這座城市已成為「失落的故事」。
而這一切,對台灣人而言,正是一個深刻的提醒:自由與幸福,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若我們不懂得守護、不去珍惜,也可能在某一天,成為下一塊失落的土地。
結語
離港當日,大雨滂沱。候機大廳裏多是轉機旅客,冷清的氣氛似乎在為這段旅程作註解。而我心裏默默深思著,身為台灣人,我們是否真的愛這片土地?如果愛,為何還有人為了私利,選擇傷害台灣?
香港讓我看到一個失落的未來。願我們不必經歷同樣的命運。我們的家是台灣,最幸福的所在地。願我們都能珍惜,讓自由與幸福長長久久。#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