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令我心傷的教育新聞,是10月3日教育局公布「優化」DSE中國歷史和歷史科課程框架。事有湊巧,當天早上我是因為右耳尖無端生暗瘡而痛醒,我把暗瘡弄穿,手上都是血。這種情況從未發生。
起床後,陸續收到10多個朋友就「優化」方案的報料,然後便是然後了,我們都知道了「優化」的內容:本來獨立的香港史將瑟縮一角成為中國史的附庸,香港的所有政治史都要刪除,到時學生將不會知道楊慕琦計劃和彭定康政改方案;日本史也失去了完整獨立的課程身份,將來主要是以充當「侵略者」的歷史角色寄生於課程之內,學生未必再能學習到日本於二戰後躍升亞洲強國的歷史進程。
「優化」的主體思想是將歷史科變成「中國中心論」史觀,除了大幅加入21世紀中共官宣內容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亦採用了官方史觀「曲折探索」描述毛澤東時代的歷史。加入官方史觀之所以重要,因為「優化」課程文件將課程目標「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的「正面」改成「正確」。換言之,我們這代人所熟悉的多元史觀世界歷史課程,光輝至此。
學習世界史最重要的目的也變成了「認同國民身份,欣賞和承傳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歷史和使命」。教育局開宗名義告訴我們,歷史科的存在是為中國服務。
難怪那天早上我經歷了「血染的風采」。天人合一的全息宇宙也感受到課程的劇變,用暗瘡的刺痛告訴我,DSE歷史科將會插滿「共和國的旗幟」。
我於2005-2020年任職考評局,期間主要工作便是將已經成稿的DSE歷史科課程付諸實行。如果你問我這個課程是否完美,我會斷然說「絕不」:它是我見過最差勁的歷史科大學入學試,課程異常單薄,美、英、法、俄、德、意等大國歷史除與世界大戰有關的部份外基本欠奉,亦沒有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某些課題的設計如東南亞史,整個課題的內容只夠回答一條論述題,份量太少。最荒謬是竟然連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也不需研習,學生只需知道德、意是二戰的致戰原因便可以。
所以,這個課程一早便應該修訂。然而,香港已經有一科中國歷史、有一科很愛國的公社科,為何世界歷史科仍然要變成中國為中心?說好的世界視野越來越窄,這不是與培育21世紀世界公民背道而馳嗎?用中共史觀設計的香港歷史科,將來還可以與世界接軌嗎?
行文至此,我想起台灣醫生作家侯文詠的短篇小說「死亡之歌」。有一次,某病人跟他說鬼故事:「你是一個好醫生……每個好醫生後面,都跟著一排靈魂,排得長長的,因為生前治不好病,抱了遺憾,死了要跟著他自己的醫生。」
「那壞醫生背後都沒有靈魂排隊?」
「壞醫生不一樣,壞醫生後面也有,但是他自己看不到,所以沒關係。」
正因為看不到,所以義無反顧,繼續做壞醫生。◇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