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中美貿易談判中,雙方在關鍵議題上分歧明顯。美國不僅沒有放鬆對華限制,反而在晶片、無人機等多個領域加碼制裁,顯示華盛頓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不會動搖。與此同時,中方傳出提萬億美元投資計劃引發各界關注,但專家警告,這可能是一場針對美台的認知戰,意圖通過經濟利誘分化美國政策。

美國多線出擊 全面收緊對華政策

近期,美國政府在多條戰線同步收緊對華政策,向北京釋放明確訊號:國家安全底線不容觸碰。

特朗普政府上周擴大了對晶片製造設備及其它技術的出口管制黑名單。新規定明確,中資公司擁有50%或以上股權的子公司將自動列入黑名單,徹底堵住了中企通過設立子公司規避制裁的漏洞。這一舉措預計將影響成百上千家中國公司。

在無人機領域,美國法官駁回了大疆創新要求從五角大樓「涉嫌與中共軍企黑名單」中移除的申訴。美國商務部還對無人機系統及其零部件啟動國家安全調查,可能進一步限制中國無人機在美市場的准入。

更值得關注的是,10月3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里施提出法案,預先鎖定對中共的經濟制裁目標,以威懾中共對台灣的任何侵略行動。

這一系列連環措施顯示,美國在國家安全相關領域的立場不僅沒有鬆動,反而在持續強化。

台灣問題成為美中博弈核心

台灣議題已被正式納入美中戰略博弈框架,成為觀察雙邊關係走向的關鍵指標。這場較量不僅關乎經濟利益,更觸及地緣政治的核心神經。

《華爾街日報》上周報道,習近平計劃借經濟談判施壓特朗普,要求他正式表態美國「反對」台灣獨立。彭博社10月3日更是披露,中共在近期馬德里中美貿易會談中,拋出了一項規模空前的投資方案——金額高達一萬億美元。不過,這一消息尚未獲得官方證實。

根據報道,這筆巨額投資附帶多項條件。中方提出的核心要求包括:美國撤除針對中資企業在美投資與貿易的國家安全限制,降低在美中資工廠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最關鍵的是,中方還要求美國改變數十年來對台灣的立場。

然而,美國政府的連續表態顯示立場未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上周對中央社表示,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指出,台灣對美國的戰略意義在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中大幅上升。「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台在晶片產業進行合作,台灣晶片產能的50%轉移到美國。這相當於把台灣正式納入美國保護圈,對中方提出了強硬紅線。」

萬億投資背後的認知戰疑雲

對於中方提出的萬億美元投資計劃,多位專家表示質疑,認為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認知戰。

王赫分析認為,從基本態勢看,中方對美大規模投資幾乎不可能實現。「中共從俄羅斯戰爭中吸取了教訓,大量資產放在美國存在被凍結的風險。中方持有的美國國債這幾年已大幅下降至七千多億美元,許多重要企業也從美國退市。」

他進一步指出,此類消息在客觀上可能達到認知作戰的效果:「在台灣炒作疑美論,在美國挑起棄台論,然後用一萬億美元投資放風向,進行資訊戰和心理戰。目前這些都只是放風向,與實際談判的具體政策還有很長距離。」

這種分析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認同。在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天平上,美國政界已經做出了明確選擇。

美國國會達成共識:國安問題不讓步

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美國政界已形成罕見的跨黨派共識,這為特朗普政府的強硬立場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眾議院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聯邦眾議員穆羅爾(John Moolenaar)警告不要放鬆投資限制,直言「中國經常在與美國的交易中作弊」。他強調,中共數十年來一直將自己的市場和公司作為武器來對付美國,「我們不能允許這些公司更多地進入我們的經濟」。

前白宮官員博明(Matthew Pottinger)也認為,容許中共增加在美投資是對中方的重大讓步。他表示:「這等於美國變成『一帶一路』的一部份,確實,這是它的最終目的。」

面對萬億投資的傳聞,多位專家表達了深切擔憂。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指出,若此類投資落實,將面臨多重風險:一是產業邊界模糊——以製造或地方投資為名,實際導入供應鏈控制與數據擷取,導致事後審查難以界定敏感性與外溢風險;二是關稅換投資的政策綁架——以減稅為對價提高政策回退成本,使未來調整面臨高昂政治與法律代價;三是監管套利風險——藉州級招商優惠分化聯邦監管,削弱國安審查的一致性與執法效能。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從制度層面進行了分析:「放鬆國安審查來交換中資巨額湧入,不是單純的招商,而是讓資本對制度進行條件交換,使其無法執行應有的防火牆。」

他特別強調:「用巨額投資作為談判籌碼,要求鬆綁出口管制、關聯審查、關稅等,本質上是用資本對美國安全規則打開口子。這不是零散個案,而是結構性挑戰。」

美方掌握關鍵籌碼 談判優勢明顯

在這場博弈中,美國手握多項關鍵籌碼,談判優勢明顯。

白宮發言人對談判細節未正面回應,僅表示美國的重點是確保中共履行當前義務,即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簽署的「第一階段協議」。該官員補充,美方將繼續與中方接觸,目標是為美國企業、農民和工人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近日表示,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55%的關稅是「良好現狀」,特朗普總統眼下不會立即採取行動降低對華關稅。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更直接地指出了美國的籌碼所在。他表示,美國擁有關鍵技術和產品,包括飛機引擎、飛機零件、用於生產塑膠的化學品、矽成份等。中方在很多產品上依賴美國,這讓特朗普政府在與北京達成廣泛貿易協議方面佔據上風。

當前美中關係的發展軌跡顯示,華盛頓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立場堅定,跨黨派共識明確。無論萬億投資的傳聞真假,美方的政策方向已清晰可見: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推進經貿合作。這一原則不會因為經濟利誘而改變。#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