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官方稱屆時將研究制定「十五五」(2026至2030年)規劃建議。在此之前,中共《人民日報》連發八篇文章,大談「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的中國經濟話題。但在經濟糟糕的實況之下,觀察人士認為,這些看起來是粉飾太平的文章,反而起到反作用。
自9月30日起至10月7日,連續八天,中共《人民日報》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的中國經濟專論」欄目下,刊發署名「鍾才文」的評論文章。「鍾才文」據信是「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的諧音縮寫。
其中,9月30日的首篇評論,鼓吹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強大韌性和活力」。在10月2日的評論中,黨媒承認,中國經濟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例如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和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但又說「不能因為部份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其它多篇文章或談中國消費機遇,聲稱中共高度重視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或稱中共為世界提供巨大機遇而非「衝擊」,等等。
前中國媒體人曾節明對《大紀元》表示,這就是典型的吹喇叭抬轎子,黨媒塗脂抹粉吹捧習近平的「政績」。
台灣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沈明室告訴大紀元記者,中共黨媒這八篇文章有點高級黑、低級紅的嫌疑。看起來好像在強調正面思考,用樂觀的態度去描述,但是又點出了現在中國經濟的問題。讀者會說,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人們就會反思,過去習近平做不好,現在讓他繼續留下來還是做不好,還是沒辦法解決經濟問題,所以應該換人。
旅美政論家唐靖遠對《大紀元》表示,中共黨媒八篇評論是要給當前的中國經濟狀況和未來的走向定調,希望對動盪的經濟起維穩作用,因為馬上要開四中全會,希望經濟方面不出亂子。
他認為這些文章將中共十八大以來所有經濟政策和作為造成的結果,都說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產物,但這十幾年中國經濟惡果大家都看到,黨媒等於要習負所有的責任。
他說,「每一篇評論的標題後面,都要用括號來特別強調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專論,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析,《人民日報》的系列評論,是在為即將舉行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統一思想」。因為當前中國內外對經濟發展看法不一,部份聲音可能被視為不利於四中全會召開氛圍。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日前對新唐人表示,官媒的喊話,是想穩定市場預期,避免負面情緒擴散。但有時也會被視為掩蓋真實情況,或壓抑焦慮,往往適得其反。
旅居歐洲的中共前官員杜文,9月13日在他的自媒體帳戶透露,來自中共體制內的訊息稱,習近平手上的中央財政是真沒錢了,與前蘇聯崩潰前所遭遇的財務困境幾乎如出一轍。#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