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府10月8日向聯邦法院遞交了一份長達327頁的起訴書,將多家社交媒體平台大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它們通過設計「上癮機制」吸引用戶,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被告包括Meta(Facebook、Instagram母公司)、Alphabet(Google/YouTube)、Snap以及字節跳動(抖音,TikTok母公司)。
市府在訴狀中指出,這些平台刻意利用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脆弱性,設計演算法與互動功能,驅使年輕用戶長時間沉迷社交媒體,造成失眠、逃學、焦慮、抑鬱等問題,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紐約市長亞當斯強調:「我們的孩子正在成為這些科技巨頭追逐利潤的犧牲品,市府必須採取行動,讓企業承擔責任。」
市府將社交媒體行為定性為「公共妨害」(public nuisance),要求企業承擔因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所導致的巨大社會成本。訴訟指出,社交平台的商業模式與煙草、鴉片類藥物公司如出一轍,皆以用戶依賴性換取鉅額利潤。
Google對此回應稱,YouTube「不應被視為社交媒體」,至截稿前,其它公司暫未發表置評。
這並非紐約市首次針對社交媒體採取法律行動。早在2024年2月,市府已控告TikTok、Instagram、Facebook、Snapchat和YouTube,指責它們助長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
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亦在2024年聯合多州對TikTok提起訴訟,要求修改其「有害功能」並承擔懲罰性賠償。2025年5月,法院駁回了TikTok的撤訴動議,使案件得以繼續審理。
部份學者提醒,目前科學界對於「社交媒體是否直接導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仍有爭議,相關研究多為相關性證據,尚難確立因果關係。然而,隨著心理健康問題在美國社會持續惡化,地方政府對科技公司的法律挑戰正逐步升溫,可能改變未來對數碼平台的監管格局。#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