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香港今日(14日)宣布,成為本港首家實現本地回收膠樽、並轉化為新膠樽使用的企業,為推動減少飲品包裝廢物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可口可樂香港今年9月透過網上問卷,調查了1,125名本地消費者。以了解公眾的回收習慣及進一步推動香港回收工作上的機遇。調查顯示,67.29%的香港市民表示「會儘量回收」飲用完的包裝飲品。不過,市民回收時的最大挑戰是「回收設施不足或不方便」(77.16%),其次是「擔心回收物沒有被妥善處理」(24.09%)。反映社會需要更便捷、透明度更高的回收設施。

調查又發現消費者偏好可持續產品,有63.56%的受訪者表示,會優先考慮購買環保包裝的飲品,80.98%的受訪者認為生產商的可持續發展舉措會提升他們的購買意欲。

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台灣、澳門及蒙古區業務副總裁惠珈琳(Karlijn in t Veld)表示,本地生產的500毫升可口可樂®飲品或bonaqua®礦物質水(1.5公升或以下),所使用的膠樽多已由本地回收的塑膠製成。「透過實現『樽樽不息』,大家每次的暢爽體驗,都能為香港的未來帶來實質改變。」

太古可口可樂還對香港首個準食品級塑膠樽回收設施,塑新生有限公司(New Life Plastics Limited)作出重大投資。塑新生每日最高可處理約200萬個膠樽,然而,目前塑新生每日的處理量約為80萬個膠樽,反映社區需加大回收力度。

可口可樂香港除了持續增加其主要包裝中回收物料的使用,同時亦實現了多項包裝上的創新里程,包括每支500毫升bonaqua®礦物質水的膠樽僅重11.8克,比一般PET膠樽輕52.8%,減少塑膠用量。

自2019年起,多個可口可樂品牌已開始在膠樽生產中使用rPET。bonaqua®礦物質水(1.5公升或以下)及可口可樂®飲品(500毫升)分別於2020年及2024年採用100% rPET生產膠樽,當中不包括樽蓋及招紙。bonaqua®無招紙樽裝水不僅減少包裝廢物,更透過創新包裝設計,有效提升可回收性。雪碧®及玉泉®亦已轉用透明膠樽,以提高膠樽的可回收性。為鼓勵包裝重用,可口可樂®、無糖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玉泉®及bonaqua®等主要品牌,已於2022年重新推出可回收玻璃樽,並設自助回收機制。

可口可樂公司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李詠賢表示,透過重新構思包裝設計,我們能善用可口可樂®及bonaqua®等品牌的影響力,教育及啟發消費者參與回收。可口可樂香港將繼續利用自設的先進設施,將本地回收的膠樽轉化為新樽使用。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董事及總經理高逸才(Richard Gould)則說,公司將繼續積極參與,並和主要持份者攜手合作,透過投資於回收創新、設施及不同計劃,共同推動大眾行動。「藉著太古可口可樂在塑新生的重大投資,我們積極落實『閉合循環』,讓本地膠樽能透過回收再造獲得新生。」

高逸才續說,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持續運用專業知識及開發嶄新生產技術,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的飲品包裝選擇。並致力將可持續發展融入設計、採購、生產,以至產品交付的各個環節。通過自設的回收及再生設施成為香港首間本地回收膠樽、並轉化為新樽使用的企業。又呼籲消費者將用過的膠樽分類回收,讓它們得以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新生。@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