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活漫無目的,你可能會覺得自己不知道為何而活,甚至懷疑人生的意義,但如果你的生活有目的,你可能會感覺自己過得很充實,活得很有價值。最近還有研究表明,生活有目的對健康也有好處,它可以降低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達28%。
這項由美國戴維斯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所進行的研究追蹤了13,765名45歲(含)以上的成年人長達15年的時間。
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參與者的心理健康(包括對生活目的的感覺)和認知障礙情況,並在15年後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人員依據他們對每個問題的回答給予1至6分的評分,分數比較高意味著生活中比較有目的感。
研究人員發現,生活中比較有目的感的參與者在比較年長時罹患認知障礙(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認知障礙症)的可能性降低約28%。
研究人員說,生活有目的感的保護作用超越了種族的藩籬。即使考慮參與者的教育程度、抑鬱症和已知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風險因子APOE4基因,這種保護作用仍然顯著。
該校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溫戈(Aliza Wingo)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擁有目的感有助於大腦在老化過程中保持韌性。甚至對有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的人來說,目的感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時間延後和患病風險較低有關。」
研究人員也發現,目的感較高的人往往比目的感較低的人更晚經歷認知衰退。考慮到年齡、教育程度、抑鬱症狀和遺傳風險的影響,就平均而言,認知衰退的發病延遲時間非常有限——在8年的時間裏,大約延遲了1.4個月。然而,與目前的治療方法相比,這樣的延遲意義重大。
這項研究的主要報告撰寫人、該校公共衛生研究人員霍華德(Nicholas C. Howard)說:「雖然像侖卡奈單抗(lecanemab)和多奈單抗(donanemab)這樣的藥物可以適度延緩阿茲海默症的認知障礙症狀,但它們也伴隨著風險和成本。」
他說:「人生的目的是自由、安全且可及的。它是人們可以藉由人際關係、目標和有意義的活動來建立的。」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並未特別詢問參與者哪些活動讓他們有了人生的目的。但先前關於老化的研究顯示,各式各樣的活動都能讓老年人找到人生目的,例如:
●發展人際關係——照顧家人、陪伴孫子或支持配偶或朋友。
●工作或擔任義工——繼續從事自己的專業工作、指導或為社區事業作出貢獻。
●從事精神或信仰活動——參與宗教信仰、靈性修行或信仰群體的活動。
●追求個人目標——培養個人嗜好、學習新技能或設定並實現個人里程碑。
●幫助他人——從事慈善、看護或倡議工作。
目前尚不清楚為甚麼擁有目的感可以預防認知障礙症,但這些發現為研究人員正在尋找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治療方法以及找出這些疾病如何在大腦中起因的努力,提供了有趣的訊息。
研究人員表示,人生的目的是我們可以培養的。開始思考甚麼讓你的生命有意義,永遠不會太早,也不會太晚。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上。#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