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9日)是重陽節,又稱為「極陽日」,被認為是一年中陽氣最勝的日子。民間有九月初九登高,吸納吉氣開運的習俗。
重陽吉日
「重陽」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
「九」為老陽,是陽極數,九月初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明代張岱著《夜航船》云:「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九是最大數,九九重陽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台灣命理師柯柏成表示,九月初九這一天是陽氣極盛的吉日,建議可找所在城市的東方登高,吸納吉氣開運。
「霜降連重陽,大雪滿山崗」
今年的重陽節落在霜降節氣之後第七天,屬於「晚重陽」。有俗語「霜降連重陽,大雪滿山崗」「重陽霜降中,冬寒冷到狂」,說的正是重陽節與霜降相逢的年景。
民間還有「早重陽暖烘烘,晚重陽凍死牛」「晚重陽鵝毛大雪,早重陽單衣過冬」「早重陽三九穿單,晚重陽十欄九空」的說法,意思是說,「晚重陽」預示當年是個寒冬,降雪可能會比較多。
還有諺語「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重陽一日淋,今冬雪不缺」「雨淋重陽節,正月初一雪打燈」,意思是說,重陽節這一天如果下雨了,則預示著今年冬天下雪比較多,新年也會比較寒冷。
重陽習俗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登高節、敬老節,是慶祝豐收、祈福長壽,表達對老人尊敬與愛護的節日。
民間有許多重陽節習俗,如登高、採藥、插茱萸、賞菊花、飲菊花酒、圍獵、射柳、放風箏、蹴鞠、吃重陽糕、婦女回娘家、孝敬老人等。
享宴祈壽
漢代《西京雜記》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荊楚歲時記》中寫道:「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重陽節這天有享宴祈壽的習俗,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登高
重陽登高是一項重要的習俗,古人認為「九九老陽,陽極必變」,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因此,重陽這一天,人們會一同登高山或高塔,以求吉祥。
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為茱萸節。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被人們稱為「辟邪翁」,重陽節人們佩茱萸以辟邪求吉。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一座寶塔,常點綴棗、栗、杏仁等果料,糕面印雙羊圖案或插五色彩旗,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民間以「糕」諧「高」,吃重陽糕,寓意步步高陞,明代有父母以片糕搭兒女額頭祈福的儀式。
秋祭
民間有重陽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在嶺南一帶盛行。在傳統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
賞菊、飲菊花酒
菊花是長壽之花,重陽節有賞菊習俗,宋代《東京夢華錄》曰:「九月重陽,都下賞菊。」菊花有養生功效,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
重陽養生
重陽節秋意更濃,養生也需要因時而定,中醫認為秋季氣候乾燥,「燥邪當令」,易傷肺陰,飲食上應以「潤燥、養陰、健脾」為主,此時宜食梨子、雪耳、百合等潤燥之物,少食辛辣刺激。適量飲用菊花茶,既能清肝明目,又應重陽賞菊之景。
重陽詩詞
古代文人寫下許多描寫重陽的詩詞,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代詞人李清照寫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