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計劃將稀土磁鐵生產的激勵計劃規模擴大近三倍,金額將從原先的257.6億盧比(約2.9億美元)大幅提升至超過700億盧比(約7.88億美元)。此舉被視為印度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中,對抗中共稀土壟斷的重要一步。

據彭博社和多份印度媒體報道,該提案目前已送交內閣審議,若獲批准,將透過生產連結獎勵(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PLI)與資本補貼,扶持約五間企業,發展電動車、再生能源及國防產業所需的關鍵材料。

此一擴張將使補貼金額大幅增長約172%,希望藉此帶動本土生產,吸引全球磁鐵製造商設立本地子公司或合資企業。

全球約90%的稀土加工由中國主導,4月北京進一步收緊出口管制,導致汽車與能源產業供應鏈受到衝擊。目前,全球多國紛紛加速供應鏈多元化,以避免供應中斷。

今年年初時,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曾表示,關鍵礦產不應被「武器化」,並呼籲建立穩定且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

儘管計劃雄心勃勃,印度仍面臨多重挑戰。分析指出,該國的資金與技術專業有限,項目開發周期長,短期內仍須依賴外資或合資形式。

此外,環境風險與放射性廢料處理問題,也將增加國內採礦與精煉的難度。

業界人士表示,中方近期已核發首批稀土磁鐵對印出口許可,但沒有印度本土企業獲准。這加劇了印度政府希望發展本土製造,填補需求缺口的決心。

消息人士表示,多家海外供應商表示有意向印度提供稀土材料,當局預估,印度每年約需2,000噸稀土氧化物,全球生產商可容易滿足需求。

該計劃若能順利推動,將使印度在電動車與再生能源產業鏈中扮演更關鍵角色,並可能與日本、澳洲、美國等盟友形成「去中國化」的稀土聯盟。

除了大規模投資稀土磁鐵製造外,印度政府同時採取了「雙軌」戰略,資助關於「同步磁阻摩打」(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s)技術的研究。這項替代技術最終可能減少對稀土材料的依賴。#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