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Toyota)、本田(Honda)和鈴木(Suzuki)正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印度建立新的汽車生產線和工廠。這表明在日本汽車製造商調整全球供應鏈、減少對中國依賴之際,印度作為製造中心的地位日益重要。
巨額投資與戰略背景
據路透社報道,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以及憑藉近40%市佔率主導印度市場的鈴木,已分別宣布在印度進行總計110億美元的投資,以加強這個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的製造和出口能力。上周,本田也表示將把印度作為其計劃中的一款電動汽車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多位業內高層指出,印度的低成本、豐富的勞動力和莫迪政府的激勵措施,是他們將重心從中國市場和製造基地轉移的關鍵因素。
規避競爭與政策助力:印度市場幾乎對中國電動汽車關上大門,使得日本車商不必面對來自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激烈的價格戰。同時,印度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有效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助力——這使得新的中國汽車製造商難以進入,而現有的中國品牌如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MG Motor)和比亞迪,也難以擴大業務。
分析師指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之間的殘酷價格戰使在中國實現盈利日益艱難。雪上加霜的是,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向海外擴張,搶奪日本競爭對手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
儘管有政策助力,印度市場競爭仍激烈。本土企業如塔塔汽車和馬恆達(Mahindra & Mahindra)正擴大SUV產品線,搶奪市場份額。
投資趨勢對比:印度熱、中國冷
數據顯示,日本對印度交通運輸部門(包括汽車製造商)的年度直接投資在2021年至2024年間激增超過七倍,去年達到2,940億日圓(約20億美元)。
與此同時,日本汽車製造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則降溫:同期對中國交通運輸部門的直接投資減少83%,去年僅為460億日圓。
印度政府宏觀目標:印度總理莫迪的政府希望通過吸引更多外國製造商,來維持印度經濟年均8%的增長。
日本車企本土化擴張
豐田:深化本地供應鏈
豐田總裁佐藤恆治(Koji Sato)強調:「印度市場極為重要,未來勢必會增長。」
豐田計劃在2030年底前在印度推出15款新的或更新的車型。該公司已宣布投入超過30億美元擴大產能,預計最終將使豐田在印度的年產能超過100萬輛。豐田正在與日本和印度供應商合作,擴大混合動力部件的本地生產。
本田與鈴木:聚焦出口基地
對本田而言,印度是其高利潤兩輪車業務的最大市場。行政總裁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表示,該公司計劃加大四輪車業務的力度,並將印度作為其「Zero series」電動汽車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
鈴木在印度投資80億美元,主要用於將其在當地的年產能擴大到400萬輛。鈴木在印度業務——馬魯蒂鈴木(Maruti Suzuki),使其成為該國最暢銷的汽車製造商和最大的汽車出口商。
標普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的分析師指出,印度對鄰國的保護主義立場對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是因禍得福。正因為如此,他們看到了擴大在印度投資的機會。」#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