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曼達尼(馬姆達尼)擊敗年長一倍的庫默與斯利瓦,成為紐約市新任市長。一些華人在社交媒體感嘆,「要準備迎接社會主義時代」。這場選舉不僅代表世代與意識形態的更迭,也讓華人社區意識到政治風向轉向,未來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抉擇。
布魯克林八大道華社博主凌飛形容,曼達尼的勝選「就像一隻靴子終於掉下來」,接下來要看「另一隻靴子」——也就是他如何執政、如何兌現競選承諾。
凌飛指出,曼達尼在競選中聚焦「生活負擔」與「可負擔住房」,這些議題直接觸及年輕族群與低收入家庭的痛點,遠比治安更能激起共鳴。相比之下,庫默與斯利瓦仍延續「犯罪、安全」的老話題,卻未能回應選民當下最實際的壓力——高房租、高物價與低薪,與年輕選民的關注脫節。
他認為,新一屆政府的方向仍需觀察。「曼達尼在遊民所議題上幾乎沒有表態,他似乎明白這是個兩面不討好的議題。」他指出,雖然曼達尼提出「加強庇護城市政策」、捍衛非法移民居住權,這一立場延續了民主黨左派的價值觀,但他至今未對白思豪推行的「平均分配遊民所」政策發表明確看法,也未對遊民所問題作出直接表態。
「然而,對於曼達尼提出停止天才班的政策,我們將堅決反對,但這將是一場艱辛的戰鬥。」凌飛說。
除了政策層面,凌飛也指出,華人社區若想在未來政治中更有效發聲,應學會「講故事」,將自身訴求包裝成積極的方案,而不是僅靠嚴肅態度和恐懼來動員。
他以三名候選人的競選照為例指出:「在三人的標誌照中,唯有曼達尼笑容滿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細節。它反映出,年輕選民需要被希望與願景吸引,而庫默與斯利瓦落敗的原因,在於他們未能呈現出簡單明確、強烈且吸引人的願景餅和口號」。
華人社區:應有心理準備
東華協會負責人于金山則提醒,華人社區應有心理準備,提前部署,應對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化。他提出五項值得社區關注的面向:
特殊高中與天才班:曼達尼多次重申,支持廢除以考試為主的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制度,改以種族比例分配。若政策落實,特殊高中與天才班可能遭「團滅」。華人家長應及早組織,一旦教育局有政策動向,需立即反制,避免市府、市議會與州議會「裏應外合」。
社區監獄與雷克島問題:隨著曼達尼力主關閉雷克島監獄,華人社區長期反對的「社區監獄」計劃可能難以逆轉。社區應思考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在監獄改建或新設過程中爭取最大利益。
住房與小房東權益:曼達尼當選重要原因是高談「居住正義」,是以犧牲小房東權益為代價的方案。凍租好聽,但小房東的地稅每年騰升,費用激增,貸款仍要支付。華人小房東如何組織和對抗,應該警惕。
最低工資上調至每小時30元,中小企業將是重大打擊。面對成本上升與客源流失,業者勢必裁員或停業。隨著市議會加速左傾,紐約恐步入「大企業出走、小企業緊縮」的蕭條局面。
聯邦補助的不確定性:特朗普總統已揚言,若曼達尼執政,將削減對紐約市的聯邦補助,影響地鐵、公車、政府樓、修橋補路公共建設與警察預算。若此成真,曼達尼主張的「免費公交」無法落實,而紐約可能迎來一場長達四年的財政寒冬。#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