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聰慧靈巧,懂得面相,卻無法改變自己年輕守寡的命運。經歷喪夫之痛後,她該如何變演一個母親的角色呢?對命運會有一番新的領會嗎?

話說,丈夫高生去世後,細柳姑娘與兩個兒子長福與長怙相依為命。

這年,長福已十歲,正要開始讀書。長福雖是高生與過世的前妻留下的兒子,但善良的細柳,將他視為己出,照顧備至。細柳嫁入高家不久,每每要回娘家,長福總是哭鬧著要跟著她,一步都不離開。

但自高生過世後,長福就變得嬌縱懶惰,偷偷地跟著牧童外出玩耍,不肯讀書。細柳對其屢勸不聽後,就鞭打教訓他。但長福仍舊頑冥不改。

一天,細柳嚴肅地對長福說:「既然你不願讀書,我也不能勉強你。但窮苦人家是沒有閒散之人的。今後,你就跟著僮僕們一塊幹活吧。不然的話,就用鞭子抽你,你可不要後悔!」於是讓長福換上破舊的衣服,跟著僮僕們去放豬。傍晚回家後,就他讓拿著碗,跟著僕人一起吃飯。

但從小嬌縱的長福,豈能吃得了這苦。幾天後,就跪下求細柳說:「母親,我願意讀書了。」細柳一聽,忍痛轉過身,置之不理。長福不得已,又拿起鞭子,出門去放豬。

轉眼秋天已逝,近入嚴冬,這時,長福光著肩膀,赤著腳,冷得瑟瑟發抖。一天,一場大雨後,被雨淋濕的他,狼狽得縮著頭像個乞丐。鄰里人都很可憐他,對細柳議論紛紛,若有人要納繼室,都以細柳為戒,「千萬不要娶到像細柳這樣的妻子啊。」細柳聽聞這些風言風語,只能咬著牙,沉默不語。

不久後,長福不堪其苦,就逃家了。細柳知道後,橫下心,不管也不追問。幾個月後,長福憔悴地回到家,但不敢進門,他哀求鄰居幫忙勸慰細柳。細柳聽後說:「如果他能接受鞭打百杖的處罰,就回來見我,不然就早點離開吧。」

長福得知後,馬上進了門,哭著說:「母親,我願意受罰。」

「如今,你可知道悔改了?」

「是,孩兒知道後悔了。」

「既然知道後悔,無須再受處罰,今後安分地放牧豬隻,再犯不宥。」細柳說。

長福一聽大哭說:「我願意接受鞭打一百杖,母親,請讓我讀書。」

細柳最初不答應,最終在鄰居的勸說下,答應了。

經歷這番波折,長福一改惡習,勤勉讀書。三年後考上秀才,巡撫楊公因而器重他,使其為稟生資助他。

而細柳的親身兒子長怙,與哥哥長福同師學習,卻駑鈍,不善讀書,幾年下來還不能寫自己的姓名。於是細柳讓他放棄讀書,學習農耕。但長怙卻感農耕辛苦,整日遊手好閒。

一天,細柳又見長怙整日無所事事,生氣地對兒子說:「士、農、工、商,人人各有本業,你既不能讀書,又不能耕種,豈不是要餓死嗎?」於是杖打他。

從此長怙領著僕人耕作,若起得晚,就挨母親責罵;若有美食、好的衣服,母親往往先給了大哥長福。長怙雖不說甚麼,但內心十分不平。

後來細柳決定出資,讓長怙學習經商。但拿了錢的長怙,卻去賭博淫亂,錢賭光了,就騙母親說,「遇到了盜賊,錢被搶光了。」細柳識破後,生氣地杖打長怙,幾乎要打死兒子。長福見狀,長跪於地勸母親原諒弟弟,「母親,我願意代替弟弟被打。」細柳這才住手。

後來長怙稍有收斂,但細柳知道,兒子並非發自內心的懺悔。

一天,長怙告訴母親,「我要跟幾個商人到洛陽做生意,請母親答應。」

細柳一聽,轉身回房,拿了碎銀三十兩給長怙後,又拿了一枚銀錠交給長怙,「這是你祖父為官時的遺物,千萬不能花用,只可用它壓裝,以備急用。這回是你初次出遠門經商,我也不敢指望你賺大錢,只要不虧了這三十兩銀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長怙臨去前,細柳又一再叮囑,「那枚銀錠是急用的,萬不得已,不要花用。」長怙滿口答應後,就高興地離開了。

長怙一離開,細柳就找到長福說:「記得二十天後,你就到洛陽。我擔心事情一多,到時我會忘記。」長福想問個究竟,但看母親黯然傷心的模樣,就打住了。

長怙這趟洛陽行,哪是甚麼學商之旅,他只想趁機遠離母親後,好好地遊樂一番。

到了洛陽,長怙來到名妓李姬家中。起初,他仗勢身上有母親給的銀兩,整日娛樂,但十幾天後,三十兩碎銀子皆已花光。他想到了那枚銀錠,於是取出後,認真一看,「啊,這銀錠居然是假的!」他嚇得不知所措。但他安慰自己:「我跟李姬感情這麼好,她不會馬上就趕我走的。」

不久後,突然出現兩人,進到屋裏後,手拿繩索套住他的脖子,長怙嚇得不知所措,連問怎麼回事。原來,李姬先前拿了他的假銀錠,告到公庭上。

隨後,長怙被抓到官府,經受嚴刑拷打,幾乎喪命。身上早已分文全無的他,受獄吏百般虐待,為了活命,他只能向其他囚犯乞討食物。

而這頭,長怙離開二十天後,長福便去問母親,「母親,我該去洛陽了?」細柳嘆了口氣說:「你弟弟今日的放蕩,就像你以前不愛讀書一樣,當初若不是我冒著惡後母的名聲,哪有你今日的成就啊?」細柳一邊說,一邊流著淚,「人們都說我心狠,但他們都沒看見,深夜裏,我那被眼淚浸濕的枕頭啊。」長福默然不語。

「因為你弟弟放蕩之心不死,所以我故意給了他一錠假銀子,讓他受挫折,我估計,他現在已經在監獄中了。」細柳接著說:「巡撫楊大人待你很好,你前去求他,這樣既可使長怙免於死罪,也可以讓他痛改前非。」

長福告別母親,來到洛陽,馬上到監獄裏探視弟弟,只見他身子虛弱,臉色慘白像個鬼。兄弟倆見面,抱頭痛哭。楊大人知情後,便放了長怙。

兄弟倆回到家,長怙雙膝跪下,行至母親面前,求母親原諒。細柳含淚望著兒子:「這回可遂了你的心願了?」長怙涕零,不敢作聲。這時,長福也跟著跪下,望母親原諒弟弟。細柳便大聲斥責長怙種種的惡劣行徑。

從此,長怙痛改前非,勤快地處理家務,偶爾懶散,母親也不苛問。幾個月後,細柳不再談起長怙經商之事。

一天,長怙告訴哥哥長福,自己想請求母親讓他經商。長福便轉告了細柳。這時的細柳見時機成熟,就借了一筆錢,給了長怙。半年後,長怙就賺回了一倍的利息。

到了秋天,長福考中了舉人,又過了三年,考中了進士;長怙也經商聚積了上萬兩銀子。

淄川縣有個客居洛陽的人,曾見過細柳夫人,當時她雖已年過四十,卻仍像三十多歲的人,而她衣著裝妝容樸素,就像一般尋常婦人。

細柳這傳奇的人生際遇,似乎讓人領會了,原來知命認命,並非消極承受,而是抱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逆境,忍苦堅持;面對順境,安適淡然。(全文完)

改寫自《聊齋誌異》#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