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治及興的新香港,教育勾結政治已不是新鮮事,熱哄哄的國安教育這陣子全力為立會助選服務。本文出街之日,教育局要辦學團體交人頭而舉行的「教育界全港動員大會」將於九龍伊利沙伯中學舉行;科大疑違反自己定下的校內告示板不得用作政治宣傳的規定,利用巨型電子告示板宣傳立會選舉;小紅書利誘港漂大學生做義工為立會助選。

立會選舉於12月進行,教育界動員應該陸續有來。今日想談一件影響更深遠的事件。

上周令全港譁然的教育新聞,是考評局出版的本年DSE試題專輯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的處理。題目要求闡述兩場運動的「效果如何」。你知我知單眼佬都知兩場運動以失敗告終,中共1981年和2021年兩份歷史決議亦對之持否定態度,考生作答時自然集中講負面效果,但九品芝蔴考評局竟然批評考生沒有從「正、負面兩個角度分析效果」,「未能掌握題目所問」。

筆者接受傳媒訪問時說,考評局「左過共產黨」,目的是要「超前部署」:白事須有紅事襯托,反映出局方將應該於2030年才第一次開考的「優化」課程提早於今日做出效果來。然而,傳媒過於聚焦這道題目,沒有注意到該局今年的洗白行為不止於此。

歷史科(香港實行兩史制,歷史科含有世界歷史)卷二有論述題如下:「從經濟角度探討中國從1953-1978年間在發展社會主義上所作出的持續努力。」

試題專輯內所載評卷參考列出兩點作答建議:「社會主義建設的努力:強調發展重工業和計劃經濟,如第一個五年計劃、三面紅旗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努力:啟動改革開放政策,如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評卷參考有幾個有趣觀察。第一,題目作答年份是1953-1978年,然而考評局自己寫的評卷參考,文革部份竟完全空白,是否理虧自認該10年並無社會主義努力可言?第二,評卷參考將1978年最後一個月才召開的三中全會、最後10日才公布且沒來得及執行的會議公報也列為作答要求,是否暗示那廿多年白事太多,沒這件「紅事」便難以唱好?第三,題目和評卷參考雖沒明確要求考生作正負兩面分析,但題目用上了「持續努力」,考生便不能置正面於不顧。

故事還未結束。今年DSE歷史科開考後三日中史科才開考,歷史科以中國婦女史擬題,據我所知該科沒有這方面的專才,所以題目出現若干錯處。我當時推斷,3日後的中史科會有清末民初婦女史題目。事實證明如此。

考評局兩史在擬卷階段會互相審視對方的試卷初稿,目的是避免題目重複,杜絕考生「一雞兩味」。然而,今年兩史題目不單有重疊之處,而且設題方向也有雷同,在相似的課題中要求唱好。

這讓筆者想起「老襟」二字。二男共侍一女,二男自然是兩史,至於魅力足以讓人馮京作馬涼的「一女」是誰,看官心中有數。◇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