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頓與薩塞克斯醫學院名譽臨床教授、骨科外科醫生斯嘉麗·麥克納利(Scarlett McNally)在11周前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時,親身實踐了她所教授的「術前康復」原則。
她術前每天騎45分鐘電動單車,保持均衡飲食與充足睡眠,結果恢復速度驚人。
對許多人而言,手術意味著焦慮與不確定,他們往往只關注手術本身。
麥克納利說:「大多數患者太害怕而不敢相信自己的身體。」然而,手術前幾周的準備,不論身體或心理,都能深刻影響康復速度與結果。
七步驟打造更安全的手術旅程
「從診斷到手術的時間不只是等待,而是一個強化身心的黃金機會,」她在圍手術期護理中心(Centre for Perioperative Care)指出。
這種方法被稱為術前康復(Prehabilitation),包含七大核心步驟:
1. 鍛鍊身體
2. 良好營養
3. 適度飲酒
4. 戒煙
5. 心理準備
6. 實際規劃
7. 優化其他醫療狀況
研究顯示,接受術前康復的患者在手術後四周,仍能保持甚至提升身體功能。
運動與營養:提升「手術儲備力」
經認證的生活方式醫學醫師、《手術準備的力量》(The Power of Preparation for Surgery)作者蘇尼爾·庫瑪(Dr. Sunil Kumar)指出:「術前康復讓手術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準備』,可明顯改善結果。」
《美國醫學會外科雜誌》(JAMA Surgery)一項臨床試驗顯示,結腸癌患者參與為期四周的術前康復課程(含高強度運動、營養指導與戒煙支持)後,術後併發症減少近一半。
心理準備:緩解焦慮與不確定
庫瑪博士指出,手術的不確定性會引起焦慮與無力感。
他建議在術前階段可透過音樂、園藝、繪畫或烹飪等創造性活動放鬆心情,也可藉由寫日記或與治療師交談釋放壓力。
「透過表達情緒與建立支持感,患者能重新獲得對身體的信任,」他說。
高蛋白營養策略:強化肌肉與免疫力
良好的營養可建立代謝儲備、維持肌肉並強化免疫系統,降低感染與併發症風險。註冊營養師特蕾莎·詹蒂萊(Theresa Gentile)強調:「蛋白質是絕對必要的。」
術前飲食重點:
.蛋白質(每日每公斤體重約1.5克)——修復肌肉、抵抗分解。
.亮氨酸與乳清蛋白——促進肌肉再生。
.健康脂肪(橄欖油、牛油果、堅果)——減少炎症。
.蔬果微量營養素——支持免疫與傷口癒合。
相反,糖份與精製碳水過多的加工食品會削弱免疫與延緩恢復。
功能性營養學家姆波·楚庫杜(Mpho Tshukudu)建議,術前一晚宜食用易消化、低脂中蛋白的清淡餐,術後可準備湯與沙冰補充營養。
術前運動:為麻醉與康復打底
麥克納利指出,運動能:
.增強體能以耐受麻醉。
.改善肺活量、降低感染風險。
.減少術後止痛藥需求。
.加速恢復行動能力。
她說:「我恢復得非常好——很快就出院,甚至回去跳舞!這真的有效。」
健康習慣延續:讓康復變成人生轉捩點
術前康復不只是為了手術,更是讓身體重獲主動權、建立長久健康的契機。「許多在術前建立健康習慣的人,術後仍會持續這些行為,改善整體健康,遠超出康復期,」麥克納利說。
作者簡介:澤娜.勒魯(Zena le Roux)是一位健康記者,擁有調查性健康新聞的碩士學位,同時也是一位認證健康與營養教練,專長於功能性營養學。她接受過運動營養、正念飲食、內在家庭系統及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訓練,目前在私人診所執業,並擔任英國某健康學校的營養教育者。
原文 Trust Your Body: These Surgery Preparations Cut Risks and Shorten Recovery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