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周三(11月19日)公布強勁的第三季度財報,並預測第四財季營收將達約650億美元,明顯高於市場預估的約620億美元,為全球市場帶來強力提振,並暫時平息外界對人工智能(AI)產業「泡沫化」的疑慮。
輝達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超過5%,帶動美國科技股及亞洲半導體供應鏈股價全面上揚。
輝達財測強勁 否認AI泡沫
輝達第三財季營收增長62%,達570億美元,為七個季度以來首次重新加速。其中數據中心業務銷售達512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約486億至493億美元,並遠超過遊戲部門的43億美元。
公司並預期今年第四季經調整後毛利率將達75%。
行政總裁黃仁勳在電話財報會議上表示:「最近有很多關於AI泡沫的討論。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情況。」
他強調,各大雲端服務商對輝達晶片的需求依然旺盛,並重申直到2026年,其高階AI晶片累計訂單總額將超過5,000億美元。
輝達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超過5%。AMD、Alphabet、微軟、Palantir等科技股亦跟隨上漲。
全球市場反應:美股、亞股、比特幣齊揚
在輝達財報公布後,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漲1.2%,納斯達克100期貨跳升1.7%,顯示市場預期美股將在隔天開高。
此外,比特幣也反彈突破92,000美元,反映風險資產情緒回升。
亞洲股市早盤同步走揚,日本日經225指數一度大漲4%,韓國Kospi指數上漲3.08%,台灣加權指數上漲3.23%。
其中,亞洲晶片供應商的股價普遍飆升,台灣台積電(TSMC)股價上漲4%,韓國SK海力士與三星電子上漲近4%,日本的瑞薩電子、東京威力科創、Lasertec均上漲4%~6%。
市場仍存隱憂:需求真實性、集中度與AI循環投資
儘管輝達財報強勁,部份分析師仍提醒,AI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是否具可持續性仍未明朗。
Stifel分析師Ruben Roy告訴路透社:「對於AI基礎設施支出增長不可持續的擔憂不太可能減弱。」
分析指出,輝達在第三季度大幅增加「向雲端客戶租回自家晶片」的支出,金額達260億美元,較前一季翻倍。這使輝達同時扮演供應商與承租方的角色,引發市場對AI需求是否被放大的討論。
此外,包括微軟和亞馬遜在內的雲端巨頭,正在向AI數據中心投入數百億美元。一些投資者則認為,這些公司透過延長AI運算設備的折舊年限,人為推高了盈餘。
輝達的業務在第三財季也變得更加集中,四家客戶佔其銷售額的61%,高於第二季度的56%。
輝達也成為多家AI新創企業的重要投資者,例如向OpenAI投資1,000億美元,又向其供應數據中心晶片,使部份投資者憂心出現形成「循環式AI 經濟」(circular AI economy)。
金融諮詢公司Summit Insights分析師陳金蓋(Kinngai Chan)向路透社表示:「儘管業績和展望都強於市場共識預期,但我們認為投資者仍會擔心其客戶資本支出增加的可持續性,以及AI領域中的循環融資現象。」
此外,輝達的增長潛力仍面臨地緣政治和實體基礎設施的制約。
由於美國的出口限制,輝達高階晶片目前基本上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儘管輝達的GPU需求巨大,分析師也擔憂「電力、土地和電網」等樽頸可能限制雲端供應商的數據中心建設規模,進而影響2026年及往後的收入增長。
市場關注美聯儲減息路徑
在科技股表現強勁的同時,市場仍關注美聯儲的減息路徑是否全面啟動。
由於美國勞工統計局不單獨公布10月份的非農就業報告,而是將其數據併入11月份。這使得美聯儲決策者在今年最後一次利率決策會議前,缺乏一項關鍵經濟數據。
此情況,導致交易員縮減了對美聯儲下個月減息的預期,市場普遍認為,政策制定者更有可能將基準利率維持在3.75%至4%的區間。
美聯儲10月份會議紀要也顯示,許多官員認為在2025年剩餘時間內保持利率穩定是合適的。#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