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惡化,近些年房企被迫退市、主動私有化,以及債務二次違約現象越來越多。過去幾年,已經有30家房企排隊退市。分析認為,中國房地產泡沫勝過二十多年前的日本,看不到底。中共現在高壓管控房地產危機,類似將洪水積聚在大壩裏,一旦大壩崩塌逃都來不及,前景可怕。

房企退市潮 三大原因促成

央企中糧集團旗下的大悅城地產日前宣布,股東已批准通過私有化的決議案,公司將於11月27日正式從港交所退市。

上月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地產平台五礦地產披露,公司正推動私有化退市。

除上述兩家央企外,私有化的還包括首創置業、金茂旗下的中國宏泰發展、華發股份的華發物業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H股已有23家中國上市房企被迫退市,其中H股11家,A股12家。此外,還有7家房企選擇「私有化退市」。

中國恒大(2009年上市,2024年退市)、佳源國際、新力控股(2019年上市,2023年退市)、陽光城(1996年上市,2023年退市)、泰禾集團(1997年上市,2023年退市)、藍光發展(2015年上市,2023年退市)、中南建設(2009年上市,2024年退市)……這些曾經在市場上響噹噹的名字,如今一個個黯然離場。還有當代置業、建業地產、德信中國等房企,也在退市的路上排隊等候。

對於大批地產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和主動私有化退市,旅美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估值的崩塌,融資功能喪失:過去十幾年,中國房企把上市平台用作槓桿和做高估值融資的工具。但這輪房地產危機中,股價長期趴在地板上,成交量已經嚴重萎縮。很多公司市值已經接近外殼,不可能有再融資機會了。所以股市對這些房企而言已經不再是資產,而是負債,所以要退市。

其次是監管規則觸發的被動退市:像恒大這類是長期停牌,沒法交財務報表,被香港法院啟動清盤破產程序,觸發被動退市。

第三是主動私有化退市,類似關門慢慢止水的策略:部份房企選擇私有化退市,因為股價已經嚴重低估,而且退市後訊息披露要求大幅降低,財務報表各方面處理更加靈活。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從政策層面看,這個事情一直都有,只不過2024年證監會主席吳清上台後,搞了個新「國九條」,加強了退市力度。今年在執行層面更嚴了,做了實質性的推進,股價不行就直接退了。

他說,那些主動退市的房企經營業績惡化,沒有好轉。它要不主動退市,就要被動退市,連續被動退市,它還不如主動退市好了。

中國樓市看不到底 退市潮仍將持續

至於未來這種現象會不會繼續?黃大衛認為一定會,目前只是第一波,現在針對的是資金鏈最脆弱、最容易失血的企業,未來將更多。

王赫從房地產行業大環境和中共政策層面分析,也認為房企退市潮仍將持續。他表示,中國樓市長期處於下行區間、看不到底,包括央企在內的一些房地產企業都存活不下去。

中共前財政部長樓繼偉近日說,未來五年樓價還要繼續下跌。王赫說,中國房企轉型還沒結束,還必須要繼續轉型,這個轉型需要一個過程,這裏面很多的債務危機,過去是高周轉、高槓桿和高負債,這麼一個三高的模式,根本持續不了,那必須轉型,只是轉型過程中,很多企業就要摔下來,包括央企在內的一些房企都無法生存。

王赫說,從政策層面看,中共也會讓業績長期不行的房企退市。中共目前希望要搞活資本市場,就要把股市搞活。要搞活股市,中國現在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而且越來越多,但是每年退出的,也就是幾十家百把家,這個根本不成比例。

但是世界其它國家,如美國上市公司數量基本保持穩定,每年有多少公司上市,大概就有多少公司退市,大體上平衡。

王赫還提到,像印度它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它經濟不如中國,但是它的股市方面,比中國執行得好。它退市管理非常的嚴格,甚至一次性幾百家、上千間公司都退市,就這麼嚴格。所以相對來講,中共在退市這方面,跟他們比起來還是寬鬆了很多。

有房企二次違約 在市場一直惡化下不可避免

除了退市外,早期已經與債權人達成債務重組協議的房企,不少正面臨債務二次違約。11月16日,千億房企「華夏幸福」日前因拖欠工程款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當代置業和富力地產也面臨同樣問題。

黃大衛表示,房企第一次債務重組方案過於樂觀,無法實現,本質上說只是為了拖時間,沒有改變商業模式的死亡邏輯。

王赫分析,整個房地產市場一直在惡化,房企發生第一次債務危機時,與債權人達成債務重組協議,但是後來他經營沒有改善,給他提供的喘息機會被浪費了,危機還是存在的,那債務問題並沒有實質性地消失,二次違約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中國房地產泡沫勝過日本 對經濟影響深遠

王赫認為,中國房地產泡沫勝過日本,轉型非常困難,短期看不到光明前景。

他對《大紀元》說,「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花了20年才恢復過來,中國的樓市泡沫現在比日本還強,因為中共它採取政府強力管制,市場的泡沫沒有充份地釋放出來,釋放得很慢,所以中國的房地產這個形勢,比日本要更加的惡化,更加麻煩。」

他認為,中國房地產要進行全面轉型,但走得非常困難,最主要問題是中共的政策導向是錯的。而且中共在收入規劃裏面,基本上已經戰略性地放棄了房地產行業。現在中國房地產樓市里面,90%都是商品房,10%是保障房,未來這個比例要調整到60%的保障房,40%的商品房,這對中國樓市都是根本性的打擊,所以未來形勢相當悲觀。

據投行高盛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樓市的銷售達到了17萬億人民幣,到去年跌破了10萬億,就是腰斬了。王赫估計,到2045年恐怕只有5億,還要繼續腰斬。所以,整體上中國經濟這麼大的框架、大的走勢無法逆轉。中國企業必須要打持久戰,在中短期內看不到光明前景。

黃大衛則認為,二次違約和房企退市反映出中國房地產市場處於長期下行區間,並非普通的周期性調整,對中國經濟影響深遠。

根據國際機構的估算,廣義房地產及相關行業最高曾經佔到中國GDP四分之一,再加上基建可能佔三分之一左右。這意味著,房地產不僅是一個重要行業,還是地方財政、中央財政、銀行資產、居民投資財富和就業的核心區域。

黃大衛說,上市房企退市對中國經濟衝擊是多方面的。首先,房地產行業上下游有56個行業,危及數千萬人的就業。其次,老百姓70%以上的財富都以不動產的形式存在,所以對居民財富的衝擊更大。第三,失業又會惡化居民財務狀況,反過來影響消費,衝擊房地產市場。

分析:中共救樓市政策沒招了 未來經濟前景可怕

對於中國房地產業這個爛攤子,王赫認為,中共救市能用的招都用了,止跌回穩根本做不到,剩下的只有高壓管控樓市,但泡沫將來破滅的時候,逃都來不及非常可怕。

王赫說,「現在北京沒有方法了,該用的早就用完了,而且它政策使用的方式是錯的,不是全部讓樓價降,而是不讓房地產泡沫釋放乾淨。因為這個房地產泡沫即使只是基本上釋放,樓價一夜之間會跌掉60%,整個中國的金融體系就崩掉了,經濟危機就要爆發了。中共是非常恐懼這一點,所以它就拚命地來控制這個樓市。」

「中共去年底還說甚麼止跌回穩吧,結果今年就不提了,因為那個政策是根本執行不了,是錯誤的。」

王赫用洪水積聚在大壩裏來形容中國房地產危機。他說,「中共不敢像日本那樣放手做,還在控制,就等於那個洪水來了,不斷地把水往大壩上加,越加越高,讓洪水蓄得越來越多。那麼一旦垮壩的時候,威脅衝擊力就更大、逃都來不及,所以中國未來的經濟前景應該是非常可怕的。#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