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位於秀茂坪曉光街,在秀茂坪邨以南,是一所資助的基督教男女子中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4/25學年,學校提供總數20班,中一及中五各4班,中二至中四及中六各3班。學校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在132個學額當中,約三成六來自自行分配及重讀生學額,其餘六成四為中學統一派位,學生全部來自觀塘區。
顧名思義,學校由香港聖公會創辦,以何明華會督命名。何明華會督在1895年出生,畢業於牛津大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立下戰功而受勛,在1921年按立為牧師。何明華會督在1922年首次來華,後在1932年被祝聖為當時維多利亞教區主教。中國主權在1949年易手,香港及澳門的聖公會在1951年正式脫離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後自組港澳教區,獨立於所有教省並由坎特伯里大主教直接管轄,而何明華會督續任香港聖公會的首任會督。自此,何明華會督較長時間留港,協助成立香港中文大學的成員─崇基學院,並且創辦了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房屋協會及聖雅閣福群會等等,對整合香港戰後的民生發展有著重要的角色。何明華會督在香港服務至1966年,歷時足有三分一個世紀。
何明華會督在1975年於英國牛津離世,香港聖公會隨即於翌年(1976年)開始,以紀念何明華會督為名成立何明華會督基金,當時的目標為港幣75萬元,以建設學校及設立獎學金,並在同年獲香港政府批出現址校舍建校。學校校訓「崇德尚藝」就是要培養出德藝雙修的青年,而藝字,可以是藝術,亦可以是工藝及技藝,因為學校在1978年創辦時是一所職業先修學校,原名為何明華會督職業訓練學校。學校創辦時現址校舍仍未完工,唯有借用位於紅磡的聖匠職業訓練學校(即現聖匠中學)課室上課。
學校校舍最終於翌年(1979年)落成,同年底由時任聖公會港澳教區主教白約翰會督及何明華會督兒子何基道法政牧師,分別為學校校舍主持奉獻禮及揭幕儀式。學校在1981年開辦至中四,最後在1994年開辦至預科課程,最後因應香港政府在1997年《職業先修及工業中學教育檢討報告書》中的建議,在1999年正式轉為文法中學,同時正名為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學校在開學時是一所男校,直至2014年才正式轉為男女校。
近年,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每於12月初舉行年度的開放日,以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有興趣認識學校的公眾人士亦可自行前往。以今年將舉行的一次為例,學校在12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早上舉行2025年度「開放日暨STEAM嘉年華」。內容除了升中簡介會,介紹學校的辦學理念、課程特色及自行收生況安排外,亦為參加者安排各式的學習體驗活動,當中包括運動科學、化學實驗、甜品及手工製作、電繪及手繪的活動等。學校同時安排其他體驗活動及攤位遊戲,供不同的參加者樂在其中。
而在2018年5月,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亦舉行了40周年校慶開放日,供公眾人士自由前來參與。學校在內外操場,校舍的課室及特別室亦安排了不同類型的活動供公眾參與。學校在地下內外操場安排不同類型的比賽,如水底機械人、數學棋盤和火箭車等,而禮堂則進行環保嘉年華,籃球場內則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其作品的創客嘉年華,花園則是學生才藝表演的地方。學校在各樓層亦安排了各科的學生成果展及趣味的體驗活動,無論是提倡中華文化的、立體(3D)打印的、通識主播的、健康體能的、科學實驗的⋯⋯各式活動均適隨尊便。而地理科的「文學散步,社區今昔」環節,當中以文學散步為題介紹社區發展,更配合了虛擬實境的考察方案,在當時來說亦是一個創新的嘗試。@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