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3日)清晨,「香港街馬2025」在港島和九龍舉行,吸引了近2萬名跑手報名參賽。賽事結束後,終點行李領取區出現系統故障,部份跑手需等候超過一小時才能取回個人物品,形容現場如同「大海撈針」。全城街馬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百行今早(24日)在港台節目受訪時就事件致歉,解釋今年嘗試用新科技加快認領行李,原意希望縮短等候時間,但系統訊號連接WiFi出現問題。

賽後,大批跑手陸續抵達位於油麻地交匯處的終點,聚集在行李領取區,排起了長龍。有跑手於早上8時多完成賽事,等候超過兩小時,直至10時多才能取回行李離開。不少跑手在社交平台發文投訴,指行李領取區的行李像垃圾一樣被放在地上,沒有貼上「選手編號」,現場沒有職員幫手,猶如「淘寶自提點」或「自提點」,需要自行在地上翻找個人物品。

主辦單位「全城街馬」昨日發出聲明,對事件深感抱歉。

梁百行今早受訪時再就事件致歉。他解釋,今年嘗試用新科技加快認領行李,系統原本是透過掃瞄二維碼,以追蹤行李所在位置,藉此節省將行李排序的時間。不過,在高峰時期,系統訊號連接WiFi出現問題,導致所有機器無法連接網絡、收發訊號而無法運作。他指所需流量與物流公司預計可支援的流量存在落差。

梁百行承認,情況與預期有落差,雖然賽前曾進行系統測試,並設有後備機器,但是後備系統最終亦無法使用。導致大會必須調配義工,以人手排序行李,再供跑手取回。他說,大會已緊急加派工作人員及義工到場協助,盡全力疏導人流及加快處理速度。全馬和半馬跑手在警方協助下,於中午時分完成領取行李。目前有7名跑手反映未能取回行李,大會將個別聯絡跟進。

對於有跑手湧入行李區自行尋找物品,梁承認原先部署的工作人員只負責人流管制,低估了跑手在事故發生時急切尋回行李的反應。他承諾日後將改善人手安排,包括考慮如何阻擋跑手、管理人流,並加強針對類似事件的預案。

對於如何挽回跑手信心,梁表示會再研究補償方案,強調唯一能贏回信心的方法是「做好件事」,將透過實際行動重建跑手對賽事信任。梁百行強調,他們會繼續檢討系統及後備方案,考慮方向之一是回歸基本,以人手操作為基礎,再以科技作輔助。

「全城街馬」香港街馬賽事自2023年疫後復辦以來,已連續3年出現不同程度的組織問題。2023年12月舉行,當日氣溫急降至約攝氏11度,跑手須於賽事前一日寄存行李,使他們無法穿著禦寒大衣到起跑點保暖,有跑手唯有以錫紙保暖。2024年12月,原定21公里的路線,因工作人員指示錯誤,導致部份跑手一直跑至康城才折返,多跑9公里。@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