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澎湖的海風吹到曼哈頓的鋼筋叢林,29歲的劉光耀(Jeff)靠自己在校門口賣奶茶賺來的第一桶金,到曼哈頓41街、大中央車站旁租下五層樓。耗費一年時間,花費五百萬美金,讓多間台灣品牌店進駐,囊括餐飲、酒吧、醫美等。他把這棟樓命名為「迴」(HUE HOUSE),想讓在異鄉奔忙的人們有一個能停下來、坐一會、想家的地方。

Jeff並不是社群網紅型創業者,也不是深藏餐飲家族背景的接班人。從14歲到多倫多留學,再到紐約深造。19歲就靠賣奶茶賺到第一桶金、靠裝修經驗建立起自家的隊伍、靠設計與現場管理,把每一寸空間變成亮著光的生意。他不靠投機與說故事,相信做實業,依照彼此信任建立團隊,才能點亮一盞異鄉的燈,將人們聚在一起。

距離曼哈頓中央車站僅一分鐘的全新台式創意空間「迴」(HUE HOUSE)。(HUE HOUSE提供)
距離曼哈頓中央車站僅一分鐘的全新台式創意空間「迴」(HUE HOUSE)。(HUE HOUSE提供)

助人助己 奶茶店賺第一桶金

19歲那年,Jeff來到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就讀建築系,受母親熱心助人的影響,他也想幫助學校有才華的學生展出他們的作品,只是,沒有雄厚資金,無法單純做公益。

他觀察到,校內有四千多名學生,其中亞洲人比例特別高,但校門口竟沒有一家奶茶店,恰好附近有一間店在招租,如果這裏變成一個展覽空間,能同時自給自足、有盈利模式,就能長久運作下去。既能幫助學生,又能有所收益。

他於是將學校對街一間僅四百平方呎的小店租下來,代理奶茶品牌經營。沒有預算請設計師,也請不起專業工班,他便親手刷牆、拉電線、採買設備。店裏一半空間用來賣奶茶;另一半,他刷成純白,裝上燈具與掛軌,留給藝術生展示作品。這樣一間「半是奶茶店、半是展間」的小店,就此誕生。

很快,這間小店開始變得熱門,有人來喝奶茶、有人來看作品、有人來找朋友,店門口排起了長隊。這間不到五坪的小店撐了八年,Jeff也靠它累積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不是靠投資,也不是靠補助,而是每天一杯一杯賣出的現金。

Jeff的創業歷程從一堵白牆懸掛藝術生作品,延伸至如今「迴」(HUE HOUSE)充滿文化氣息的創意空間。(曾蓮/大紀元)
Jeff的創業歷程從一堵白牆懸掛藝術生作品,延伸至如今「迴」(HUE HOUSE)充滿文化氣息的創意空間。(曾蓮/大紀元)

「跨界」背後的建築師優勢

Jeff創辦的HUE集團,旗下已擁有多間實體店面。橫跨設計、餐飲、醫美、夜生活的多間公司版圖:包括台菜品牌「呷奔Gulp」、華語音樂酒吧「929」「56709」、日式餐酒館「TANT」、醫美診所「Skin Philosophy」、「Puyu璞嶼」以及負責室內設計與裝修的ORR Studio。

筆者問他,為何能同時掌握那麼多領域?他想了想,語氣平靜而堅定:「說我會做菜、會調酒、會醫美,其實我都沒有。但我學建築,所以我會空間、會設計、會把每件事整合起來。」

「迴」(HUE HOUSE)由HUE集團旗下的ORR Studio負責裝修。(Jeff提供)
「迴」(HUE HOUSE)由HUE集團旗下的ORR Studio負責裝修。(Jeff提供)

Jeff將自己學到的建築知識實踐在創業中。他把每件事拆成結構:風管怎麼走、排煙怎麼排、油污怎麼處理、客席密度多少、動線怎麼安排、品牌視覺與燈光怎麼協同、施工期怎麼壓縮、回款時間怎麼算。這不是網絡創業式的輕資產,而是把每一根螺絲、每一塊木板、每一次燈光測試都要做到最有效位置的重實體思維。

「我不懂虛的行業,我只做實的。做實業比較辛苦,前期要有很多投入,但我覺得做實業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生意不好,是可以調整的,我們可以想辦法把產品做得更好,廣告做得更好,我們也可以把人力縮減,這個對於我來說就是風險是我能控制的,不是在別人手中。」他坦言。

Jeff(中)與台菜品牌「呷奔Gulp」主廚Michael(右)及市場部經理William(左)合照。(Jeff提供)
Jeff(中)與台菜品牌「呷奔Gulp」主廚Michael(右)及市場部經理William(左)合照。(Jeff提供)

信任讓夢想成形 團隊不散

Jeff的創業方式,靠的不是招募制度,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延伸。建築系同學負責空間設計、老朋友掌管廚房、一起玩音樂的兄弟經營酒吧⋯⋯在「迴」這棟樓裏,每一層樓、每一個角落,都藏著友誼與專業交織的痕跡。

Jeff用信任建立起團隊,橫跨餐飲、醫美、酒吧、室內設計與裝修等行業。(Jeff提供)
Jeff用信任建立起團隊,橫跨餐飲、醫美、酒吧、室內設計與裝修等行業。(Jeff提供)

他觀察身邊人的每一個細節,從中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我們本來就互相信任,於是把現有的信任延伸到工作裏。大家都是做自己會的,每人都做自己擅長之處。一個人開店很難,但我們一起就很快。」這種方式帶來磨合,也考驗界線。朋友變同事、同事變合夥人,責任與情感有時糾纏不清。但Jeff認為這值得,在創業最難的時候,信任比履歷更值錢。

他笑說自己對團隊其實挺嚴格:「我只看結果,過程不是那麼重要。同樣的工作,有人四小時能做完,那你不行就得加班、熬夜,也得完成,不能拖累整個團隊。我也不想當壞人,但我得為大家負責。」

Jeff感恩身邊遇到的每一位合作夥伴:「我真的很感謝還在我身邊、願意跟我一起撐夢想的夥伴,能夠忍受我的嚴厲,也願意一起進步。我希望我們的產品,讓每個人都能有成就感。」

這樣的工作方式,更像是台灣傳統小工班文化的延伸:一起扛、互相頂、邊做邊學。流程不完美、節奏不一定順,但憑著默契與經驗,一群人就能在城市的縫隙裏撐起一間又一間店。

筆者問他會不會做成連鎖或加盟,他搖頭:「品質很重要。加盟不一定顧得住。以後如果要開,也會是我們自己的員工從基層做上來的人出去開。」

把一棟樓做成一個小宇宙

入冬的紐約寒風吹起,但曼哈頓中城東區這棟新開幕的台式創意空間,卻讓人感到一股暖意。距離大中央車站僅一分鐘路程的「迴」(Hue House),在11月中旬悄然試營運,並將於11月21日正式開幕。

台菜品牌「呷奔Gulp」的美食。(呷奔提供)
台菜品牌「呷奔Gulp」的美食。(呷奔提供)

「我想做的有點像Chelsea Market,但更精緻。」Jeff 說。「Chelsea Market很大,但對每家小店不可能選得那麼細。我們這棟樓雖小,每一層都要做到極致。」他將這棟樓命名為「迴」,象徵讓異鄉的亞洲人能「回到像家的地方」。他希望這裏不只是美食空間,也能改變外界對亞洲生意的刻板印象,「不只是中式外賣或便宜按摩店,我們也能做得很精緻、有文化底蘊。」

「迴」(HUE HOUSE)正門為「呷奔Gulp」外賣店。(曾蓮/大紀元)
「迴」(HUE HOUSE)正門為「呷奔Gulp」外賣店。(曾蓮/大紀元)

「呷奔Gulp」精心設計的台灣風格布告欄。(曾蓮/大紀元)
「呷奔Gulp」精心設計的台灣風格布告欄。(曾蓮/大紀元)

踏入「迴」,一樓的門面由連鎖台菜品牌「呷奔」(Gulp)進駐,滷肉飯、牛肉麵與鐵路飯盒香氣撲鼻,搭配珍珠奶茶,彷彿把台灣旅途中最熟悉的「車站一餐」搬進紐約。這些美味來自地下一層的廚房,這間主打外賣的飯盒小店以台灣鐵路文化為靈感,讓忙碌的上班族與旅客能在城市中心,嘗到一份真實的台味。

Traveler餐酒館的特色滷肉蒸蛋蓋飯。(曾蓮/大紀元)
Traveler餐酒館的特色滷肉蒸蛋蓋飯。(曾蓮/大紀元)

在一樓穿過以台北高鐵站售票機為原型的特色自助調酒販賣機,來到Traveler餐酒館,宛如一張永遠在下一站的車票,菜單從台灣出發,每半年或一年更換一次主題國家:先是台灣,之後可能前往韓國、泰國,讓亞洲風味在創意中流轉,首站特色酒單來自台灣不同地區的風味。

以台北高鐵站售票機為原型的特色自助調酒販賣機。(曾蓮/大紀元)
以台北高鐵站售票機為原型的特色自助調酒販賣機。(曾蓮/大紀元)

Traveler餐酒館台灣風味的特色調酒。(曾蓮/大紀元)
Traveler餐酒館台灣風味的特色調酒。(曾蓮/大紀元)

二樓則是從長島市搬遷而來的929酒吧,保留華語與粵語黑膠唱片的氛圍,提供以音樂命名的創意調酒,Jeff介紹:「有一杯是三杯雞的味道,用麻油、九層塔和豆漿調成。每一批調酒都要提前備料,一周才能出一次。」

位於「迴」(HUE HOUSE)二樓,全新裝修的「929」酒吧。(曾蓮/大紀元)
位於「迴」(HUE HOUSE)二樓,全新裝修的「929」酒吧。(曾蓮/大紀元)

「929」酒吧以華語與粵語流行歌為主題設計的酒單。(曾蓮/大紀元)
「929」酒吧以華語與粵語流行歌為主題設計的酒單。(曾蓮/大紀元)

「929」酒吧主打精緻調酒與佐酒小食,圖為特色青蘋黑松露鮑魚。(曾蓮/大紀元)
「929」酒吧主打精緻調酒與佐酒小食,圖為特色青蘋黑松露鮑魚。(曾蓮/大紀元)

再往上,三樓將成為亞洲創作者與文創品牌的展演空間,開放快閃店、講座與藝術展覽;四樓則是以「五感療癒」為主題的美容養生館「璞嶼」(Puyu),讓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在療程中同步放鬆。

Jeff(左)與醫美診所店長June Tsao合照。(Jeff提供)
Jeff(左)與醫美診所店長June Tsao合照。(Jeff提供)

在曼哈頓寸土寸金的地帶,Jeff想做的不是「潮店集合」,而是社群原型:讓亞洲藝術家、創作者、小品牌進駐,互相帶動。像一座濃縮而溫柔的文化引擎,藏在曼哈頓最商業的大動脈之中。他信心十足地說:「我想讓西方社會的人看到,亞洲的食物可以精緻,亞洲的空間可以細節滿點,亞洲的創作也可以光亮登場。」

展望未來,Jeff希望將HUE HOUSE推向全美各州城市,甚至打造自有建案,上層為亞洲風格公寓,下層集結亞洲精品與小型品牌。「不管到哪裏,我們都會保持初衷,幫助人、幫助社會,扶持當地的亞洲小商戶。」◇#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