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據中共財政部數據,中國稅收收入47,45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5%。這延續了2024的跌勢(-3.4%),表明稅收收入持續下行。同期,非稅收入12,739億元,同比增長8.8%,非稅收入相當於稅收收入的比重上升至26.85%,對非稅收入的依賴加深。這些都是中共的財政危機、經濟危機深入發展的具體表現。
如果回溯歷史,會看得更清晰。自1994年實施分稅制以來,中共的稅收收入狀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高速增長階段:自1997年至2012年,稅收年均增長率高達20.12%,高於名義GDP增長率6.6個百分點。這時的中共財大氣粗。
第二,兩個「一萬億元」階段:從2013年到2018年,稅收基本上「每年增長一萬億元」、「每月進帳一萬億元」。這裏的經濟背景是,2013年後中國經濟步入下行通道,稅收增長速度放緩(見表1),但總量仍在增長(從2013年的110,497億元升至2018年的156,401億元)。
到2018年中共日子開始難過,開始注重非稅收收入。非稅收收入,從2013年18,64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6,951億元。但中共也知道「非稅收收入依賴症」的危害,對非稅收收入的增長尚有所抑制。例如,2013年,財政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10,497億元,非稅收入18,646億元,非稅收入相當於稅收收入的16.87%;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56,401億元,非稅收入26,951億元,非稅收入相當於稅收收入的17%;可以說增長幅度很小。不過,比較合理的狀態,非稅收入應在稅收收入的10%以內。從這個角度說,非稅收入佔比仍太高了。
表1:2013—2018中國一般公共預算中的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增長率
單位:%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備註 | |
稅收收入 | 9.8 | 7.8 | 4.8 | 4.3 | 10.7 | 8.3 | |
非稅收收入 | 12.1 | 13.5 | 10.6 | 5 | -6.9 | -4.7 | 2015年有調整,同口徑 |
資料來源:中共財政部
第三,震盪下行階段:自2019年以來,在中美關稅戰、疫情的打擊下,中國經濟大盤動搖,稅收增速波動很大,負增長漸成趨勢(見表2)。
中共財政壓力劇增,大大加重了對非稅收入的倚重,而非稅收入增速的波動幅度也遠大於稅收收入(非稅收入缺乏可持續性)。以2024為例,全國稅收收入174,972億元,非稅收入44,730億元,非稅收入相當於稅收收入的25.56%(較2018年增加了8個多點)。
表2:2019—2025中國一般公共預算中的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增長率
單位:%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一季度 | 備註 | |
稅收收入 | 1 | -2.3 | 11.9 | -3.5 | 8.7 | -3.4 | -3.5 | |
非稅收收入 | 20.2 | -11.7 | 4.2 | 24.4 | -3.7 | 25.4 | 8.8 |
資料來源:中共財政部
再從另一個角度對比。2019年,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非稅收入32,390億元;2024全國稅收收入174,972億元,非稅收入44,730億元。從2019年到2024年,6年間,稅收收入僅增長了16,980億元,非稅收入竟也增長了12,340億元;鑒於稅收收入的規模是非稅收入的4倍,那麼,非稅收入的增長可謂飛快了。
在中國社會裏,非稅收入的飛快增長,必然伴隨著地方政府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嚴重惡化當地的營商環境,民怨沸騰。這又進一步吞噬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潛力,而沒有經濟發展,甚至經濟停滯或倒退,那就又將導致稅收的萎縮。稅收萎縮,當地政府又將狠抓非稅收入……這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中南海當然知道這個惡性循環的危害,但實質上解決不了,因為中央財政也是捉襟見肘,轉移支付到了極限(2024年轉移支付超過10萬億,中央財政收入全部轉移出去了,自己靠發國債過日子),也就是口頭喊喊,實際上聽之任之。
三點推論
當局「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計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850億元,增長0.1%,其中稅收收入181,460億元,增長3.7%;非稅收入38,390億元,下降14.2%,主要是一次性收入減少。
本文通過以上分析,則做三點不同的推論。
第一,稅收收入自2019年以來進入震盪下行階段,而且2025年又有空前激烈的中美關稅戰(遠遠超過中共預期,中共的應對又非常拙劣),中國經濟的危機大為加劇,預計今年稅收收入仍將負增長。
第二,預計2025年一般公共預算中的非稅收入仍將繼續增長(一季度已增長8.8%)。這裏的問題是,雖然當局調整非稅收入,使之下降14.2%;但各地在執行中,為解決現實財政壓力,仍會不管不顧地抓非稅收入。
第三,鑒於稅收收入仍將負增長,而非稅收入即使增長也難以掩蓋稅收收入的下降額,預計2025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應為負增長(事實上,一季度已同比下降1.1%)。
概言之,當局「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計劃中的上述預算目標將難以實現。
如果2025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繼續負增長,而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仍按計劃實施(增長4.4%,高達297,005億元),財政收支缺口將超過當局預期的56,600億元(2024年為40,600億元)。
財政壓力越來越大,中共還能支撐多久呢?#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