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日本文化和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去年開始,日本大米嚴重短缺,導致大米價格暴漲。東京一家餐廳的老闆平野新(Arata Hirano)做出一件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開始購買美國大米。

路透社報道,他購買的加州Calrose大米價格自去年夏天首次購買以來,已經翻了一倍,但即使如此,仍然比日本本土種植大米便宜得多。

「除非國內價格低於Calrose的價格,否則我不打算換。」平野說道。他的餐廳提供包含魚、米飯、湯和配菜的套餐。

過去一年,國產大米批發價格飆升約70%,達到2006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3月,日本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3.2%,其中大米價格漲幅創下50多年來新高。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大米價格同比上漲92.1%。這是自1971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漲幅。

根據日本農業部的數據,4月第二周,一袋11磅(約5公斤)的大米平均售價約為30美元(含稅),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大米短缺且太貴 日本人無奈

大米短缺正在影響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在日本,大米的用途廣泛,包括壽司、釀酒以及祭祀儀式。

餐館紛紛漲價,不再提供免費續米服務。袋裝大米正在從雜貨店貨架上消失;許多商店現在限制每位顧客只能購買一袋大米。一些日本人在其它亞洲國家旅行時也購買大米。

日生基礎研究所(NLI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狛枝大輔(Daisuke Komaeda)表示,大米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是種植面積減少導致產量下降,造成供應短缺。另一個原因是隨著疫情結束後旅遊業復甦,餐飲需求增加。

《華盛頓郵報》報道,45歲的綿谷香織(Kaori Wataya)是一位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每天要煮兩頓米飯。「太貴了。」她在東京西部一家超市外說,「但是我們還能怎麼辦呢?」

零售商正感受到壓力,東京西部一家小型個體經營商店86歲的店主栗原一雄(Kazuo Kurihara)對《華郵》表示,他過去直接從簽約農戶手中收購的大米已經售罄,現在他別無選擇,只能從批發商那裏購買,而批發商的價格卻不斷上漲。

「市場上的批發價格每天都在上漲。」栗原說道。

日本人開始接受外國大米

對於一個已經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來說,大米短缺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進口大米可能是目前最可行的短期解決方案。

平野願意接受外國大米,可能預示著日本企業和消費者觀念巨大轉變的一個跡象。

路透社報道,超市巨頭永旺(Aeon)4月開始銷售一種80%比20%的美日混合米,試銷效果良好,價格比國產大米便宜約10%。快餐連鎖店松屋(Matsuya)和餐廳營運商Colowide今年也開始供應純美國大米。在連鎖超市西友百貨(Seiyu),台灣大米自去年以來一直銷售一空。

在過去六十年的大部份時間裏,日本幾乎所有主食大米(用於用餐,而非用於飼料或其它產品配料的大米)都產自本土。日本對進口的需求並不大,而為確保最基本糧食自給自足而徵收的高關稅也保護了本土農民免受競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4月一次講話中表示:「日本不希望我們向他們出售大米」,日本的大米供應問題因此成為關注焦點。

日本將免關稅的「最低准入」大米進口量限制在每年10萬噸,約佔總消費量的1%。上一財年,美國約佔日本大米進口量的60%,其次是澳洲、泰國和台灣。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作為和特朗普政府關稅進行談判的一部份,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擴大從美國的大米進口。超過配額的進口大米都將被徵收每公斤341日圓的關稅。

進口量將會增加

無論美日貿易談判有何進展。顯而易見的現實是,大米供應對日本來說仍然是個問題。在截至3月的財年,日本免關稅進口大米七年來首次突破10萬噸的上限。

雖然超過配額的大米進口量仍然很小,但也大幅增長,在2024財年的前11個月,被徵收關稅的大米進口翻了四倍,達到略低於1,500噸。

路透社報道,今年,大米進口商兼松株式會社(Kanematsu)首次大規模採購美國大米,採購量達1萬噸。兼松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收到了許多來自餐飲業、便利店、超市和大米批發商的詢問。」

至於進口大米的質量和口感,平野經營的餐廳顧客二瓶美樹(Miki Nihei)表示,她對此沒有任何抱怨,但得知這並非日本產大米時,她感到很驚訝。

「我完全不知道。」她說,「我吃進口大米一點也不介意。價格上漲了,所以我一直在尋找更便宜的選擇。」

南韓全國農業合作社4月底確認,計劃在6月初向日本出口至多24噸大米,這將是至少25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大米出口。#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