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下行,中國大陸消費不振,外國品牌面臨激烈競爭,一些知名品牌開始慎重考慮撤離中國的選項。Häagen-Dazs母公司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正在考慮出售其在中國的250多家門市;星巴克(Starbucks)正在考慮出售中國的部份股份;體育用品商迪卡儂(Decathlon SA)已開始出售在華約30%的業務。

回顧1990年代,這些西方品牌剛進入大陸市場,當時並沒有遇到太多競爭。然而,現在局勢不一樣了,中國國內企業已熟悉零售經營方式,而且它們還開始「內卷」──大砍售價,以破盤價搶攻市佔率。

現在,包括蘋果(Apple)和Nike等品牌正面臨來自華為、小米、安踏體育用品、李寧公司等本土企業日益強烈的競爭。

外國品牌捲入價格戰

在中國零售商業模式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惡性價格競爭,以極低價、甚至低於成本價搶攻市場。

依據市場供需法則,一切商品都有其適當的價值,但中國的商品打破市場自然規律,人為砍價到難以想像的破盤價。最後結果就是企業利潤極低、甚至賠本經營,連帶勞工也面對失業或低薪,這又進一步使整體消費降級。

以咖啡市場為例,瑞幸「進入6.9元時代」的話題登頂微博熱搜,這是因為端午節期間,瑞幸咖啡再次大舉促銷,產品最低價從9.9元降至6.9元。此前,瑞幸咖啡管理層多次強調,將繼續保持有競爭力的價格策略(9.9元)。

結果瑞幸加盟商成最大輸家。有加盟商指出,9.9元咖啡成本約7~8元(含原料、人工、租金),賣6.9元等於每杯倒貼1元。

庫迪咖啡也不遑多讓,竟然推出每杯1.68元的咖啡。6月3日,杭州的陳女士在京東外賣平台上,以1.68元的超低價購入庫迪一杯原價15.99元的橙C美式咖啡,算上1元打包費,總計2.68元,比便利店礦泉水還便宜。

這種「內卷式競爭」迫使星巴克也加入價格戰。6月10日起,星巴克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等數十款產品價格集體調降,以大杯飲品為例,平均價格降幅達到5元,最低僅需23元就能購買。

惡性價格競爭 大量產品品質低落

在這種惡性低價競爭的商業環境中,消費者也沒有辦法最終獲益。市面上許多國產的商品都很便宜,但是,這表示產品的成本更低,加上商業道德與監管缺位,使民間大量出現各種毒奶粉、毒食品、科技狠活、山寨產品。

這也造成中國食安問題嚴重。今年3月,有記者爆出,在知名的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店發現了不少食品安全問題,比如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後冒充新鮮牛肉。

記者還提醒:「11點前最好不要點外賣」,因為「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會賣給第二天先點單的人」,引發輿論軒然大波。

要買高品質的產品,人們只能轉向高價的外國品牌或者出國搶購,這也是前幾年大量中國民眾出國搶購奶粉的主因。

因應市場需求 外國品牌改變經營策略

因中國國內市場價格戰,以及中國人勒緊荷包,消費疲弱,外國品牌除逐漸轉移供應鏈,或出售在華業務外,針對其中國業務,也不得不想辦法符合中國人當下的消費心態。

中國年輕人對奢侈品消費放緩,變得精打細算,但最近流行「悅己消費」,花小錢享受情緒價值,為興趣和情感體驗買單。

據彭博社報道,因應競爭,Häagen-Dazs和星巴克都推出了更適合中國市場的商品,如中國新年月餅雪糕和滷肉拿鐵。

這項策略與在美國市場的商業模式形成鮮明對比。在美國,星巴克正在精簡菜單,突出咖啡這個主要產品。

麥當勞也調整了在中國的菜單,販售包括粥和午餐肉漢堡等產品;肯德基和必勝客除了炸雞和薄餅之外,還提供蛋撻、北京烤鴨捲餅和榴槤薄餅。

因應消費疲弱,就連奢侈品牌也在門市開賣咖啡,經營跨界餐飲。#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