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多年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日前正式宣布開工。儘管多家媒體熱炒該項目發電能力將達到三峽大壩的三倍,是世界第一超級工程。但中共官媒卻對這一核心技術數據避而不談。

在當前中國電力已現結構性過剩背景下,專家分析,該工程世界第一不太可能,而破壞環境是肯定的,違反國際及國內法律,並將成為爛尾工程;這項耗資巨大的工程為何仍被推進?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政治經濟考慮?未來命運又將走向何方?

「雅下工程」官宣上馬 關鍵數據秘而不宣

7月19日,中共新央企中國雅江集團在北京宣布成立,同日由該集團主導投資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下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開工。新華社報道稱,該工程主要採取截彎取直、隧洞引水的開發方式,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工程電力以外送消納為主,兼顧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工程總投資額以外,中共官媒並沒有給出這座水電站任何工程數據,尤其是最為關鍵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這顯然違背了世界水電工程慣例。

在財經類媒體中,《華爾街見聞》當天發布一篇題為「1.2萬億雅下投資,拉動多少經濟?」的文章,重點聚焦雅下工程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對最核心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僅隻字未提,反而在第一個小標題《一、雅下水電工程,官方公布過哪些訊息》中,特別列舉了三次官方發布的訊息,如下:

「2024年12月,中國政府核准雅下水電工程…..工程建成後將提升電力、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水平。2025年3月,發改委明確今年雅下水電工程推動開工……2025年7月,新華社公布了雅下水電工程的內容、地點、投資規模……」這三次公開內容中,均未涉及任何關鍵的工程技術數據。

《第一財經》當天在標題為「再造3個三峽…..」的報道中,引述國家審計署公告數據稱,三峽工程總投資額2072億元,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度。但是該文章卻沒有引述任何數據顯示「雅下工程」與「三峽工程」之間存在3倍的關係。

《財經》在7月20日的一篇文章《新央企雅江集團成立……》中以業內人士估算給出了該工程的裝機容量,「業內人士估算,雅下水電工程未來建設的水電裝機容量在6000萬千瓦~7000萬千瓦,約為三峽水電工程總裝機容量2250萬千瓦的3倍。」

旅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此前曾經指出,雅下電站的有關數據主要來自2020年時任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所透露的,「裝機容量大體上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電力」。

雅下工程簡介

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從西藏林芝市境內的米林市到墨脫縣大約200公里的河道,是雅江下游著名的U形大拐彎,這裏的水面落差超過2000米,形成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水能富集帶。

從米林市到墨脫縣的直線距離不到40公里。雅下工程的設計思路是:從米林市的派鎮到墨脫縣(有說背崩鄉,也有資料說是希讓村),直接挖掘一條直徑達10米、長度約50公里的地下引水隧道(可以理解為修建了一條地下運河),在隧道內建設5個梯級水電站,每個水電站落差約400米。根據網絡流行的說法,總裝機容量為6000萬千瓦。

與傳統堤壩式水電站不同,雅下工程將90%的構築物隱藏於地下,每個廠房都嵌入山體內部,這種「地下工程集群」模式,與三峽水庫淹沒632平方公里土地的規模形成鮮明對比。此外,三峽大壩的一個功能是蓄水防洪,而雅下工程主要利用水力落差發電。

習近平的政治工程

中國是全球最大電力生產與消費國,近年來已出現電力供大於求的趨勢。根據《2024年度中國電力市場發展報告》,2024年全國發電總量達10.09萬億度,而全社會用電量為9.85萬億度,出現約2400億度的過剩,超過兩個三峽大壩的年發電量。數據清楚表明,中國當前並不缺電。雅下工程的啟動,顯然無法以「電力緊張」作為合理依據。

根據中共副總理張國清7月19日在雅江集團成立儀式上的講話,組建該集團是中共黨魁習近平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

王維洛認為,雅下工程是習近平的一項政治工程,為了重新拿回中國水電即將失去的兩項世界第一。

今年1月份,王維洛在「法廣」發文表示,在中共統治下,中國水電工程一直將爭奪世界第一作為政治追求。三峽大壩的蓄水高度和發電容量的最終定案都是為了超越當時的世界第一——位於巴西和巴拉圭邊境的伊泰普水電站。

王維洛指出,多年來三峽工程與伊泰普工程一直在展開一場摘取王冠上明珠的爭鬥。2014年之前,伊泰普工程的年發電量均高於三峽工程,連續13年保持年發電量世界第一。2014年三峽工程發電量988.19億度,力壓伊泰普工程的878億度。2015年、2016年伊泰普工程的發電量反超三峽工程。2017年之後三峽工程發電量又超過伊泰普工程,並保持至2023年底。

當中國人正在為三峽工程穩坐世界第一歡呼時,非洲的大英加大壩工程(Grand Inga Dam)正在悄然崛起。大英加水電站位於非洲剛果河,將由六座大壩組成,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400萬千瓦,年均發電量3000億千瓦。無論是裝機容量還是年均發電量都將把三峽遠遠甩在後面。

對此,王維洛在文章中表示,「保住中共在世界水電工程上的兩個世界第一,是建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首要任務。」

「世界第一」沒戲 破壞環境有份

雅下工程水力資源到底有多少其實很容易計算。根據工程起始點派鎮的水文資料,該地的多年平均流量為601億立方米,至下游墨脫縣落差大約2350米。根據水力能量計算公式,可以算出該地方的水力資源平均功率是3577.64萬千瓦,這只是水力資源的理論容量,而技術可開發容量和經濟可開發容量的數值將會更低。

如果3577.64萬千瓦的發電機全年每一個小時都能被利用,一年最大的發電量是3577.64萬千瓦×365天≈3134億度,如果按三峽工程的年均發電量為最大值的四分之三計算,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年均發電量為3134億度×3/4≈2350.5億度。

這與早期媒體宣傳中的6000萬~7000萬千瓦裝機容量以及3000億度的發電量相去甚遠,顯然無法與非洲的大英加水電站相提並論。

根據王維洛的觀點,雅下工程的政治追求不但掩蓋了其真實的電力容量,更掩蓋了可能造成的環境危機。

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是,派鎮河口的600億立方米徑流量是全部引入隧道,還是讓一部份水流繼續繞過原來的U型河道?有媒體表示,該工程還將進行綠色施工,保留30%天然河道。按照這個說法,那麼雅下工程的年發電量最多只有:2350.5億度×70%≈1645億度,與三峽大壩將相差不遠。

但無論怎麼取水,在雅魯藏布江最獨特自然景觀地帶修建大規模水電設施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根據媒體公開資料,工程選址位於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東構造結」的核心部位,地質構造運動強烈,長達50公里的隧洞需要穿越12條活動斷裂帶,應力場複雜多變,最大埋深達1200米,相當於在地下400層樓的深度施工。隨著隧洞開挖深度的增加,深部高地應力引發的岩爆及軟岩大變形等工程災害異常嚴重。

王維洛指出,中共的這項政治工程並沒有經過公開論證和討論。2022年10月18日范曉工程師曾經發表了《從地質風險的角度談雅魯藏布大峽谷水電開發不可行》的文章,現在已經被封殺了。

2022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進東表示,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的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區域有舉世罕見的自然景觀,是東喜馬拉雅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擁有世界級獨特的生態價值。趙進東院士建議應該加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在當地建立國家公園。

但是中共的做法與專家的提議背道而馳。對此,王維洛表示,在雅魯藏布江下游地區修建水電站違反了中國的一系列環境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以及《自然保護區條例》。也違反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等國際法。

雅下將成爛尾工程?

王維洛日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雅下工程是否可能成為一個爛尾工程,這取決於人們如何定義爛尾工程。例如,一個工程如果預算造價是一萬億,結束時總投資是四萬億,這是不是爛尾工程?如果一個工程目標是平均每年發電3000億度,完工後平均每年發電量不超過2500億度,這是不是爛尾工程?如果回答肯定的話,那麼現在就可以說,雅下工程將是一個爛尾工程。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諸多跡象顯示,自2024年4月起,習近平已逐步喪失對中共最高權力的實際控制,目前中共內部正處於新一輪的權力重組過程中。在這一背景下,雅下工程遭到有意「降溫」與冷處理,顯然是新當權者有意與「習時代」劃清界線。

「特別是此前習近平主導下炮製的虛假髮電數據,更不能再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官方媒體上。隨著習近平權勢的式微,這一被視為習政治遺產的超級工程,未來命運也因此蒙上極大不確定性。是不是會爛尾,取決於新當權者如何接手這個爛攤子。」

另一方面,王赫認為,中共政權面臨崩塌的可能性正在持續上升。如果未來幾年中共垮台,新生的政權勢必將以更加尊重專業意見、注重生態保護的原則,重新審視並調整雅下工程的規劃方向。

屆時,或許會出台一個在生態保護與水電開發之間取得平衡的折中方案。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王赫認為,習近平所倡導的那種以「世界第一」為目標、罔顧現實的政治狂熱,將不復存在。#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