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近25億元建造的張家界大庸古城,自2021年試營運以來,四年累計虧損超過10億元。這座曾被視為城市文旅標桿工程的古城,如今成了資金沉沒的「空殼景區」,也是中國遍地爛尾的文旅產業的一個縮影。
空蕩蕩的「仿古主題樂園」
近日,一名網民在人民網留言,為張家界文旅「想辦法」:可以跟別的景區合作搞套票,同時再提供觀光車輛,帶遊客去別的景區,服務好遊客,自然就吸引到更多的遊客。張家界市政府回復「非常感謝」,引起關注。
張家界古稱大庸,文旅項目稱為「大庸古城」,由國企張家界旅遊集團主導。原本定位為打造具有全國示範意義的文化旅遊新標桿。建成後預計每年實現營收近5億元,凈利潤近2億元。
據《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報道,大庸古城項目佔地約325畝,總建築面積約18.5萬平方米。建築風格融合了明清建築元素與土家族特色,配套有戲台、文廟、牌坊街等。當地斥資約25億元,「大庸古城」2016年3月立項,2016年6月開工建設,2021年6月試營運,2022年8月全面完工。
但是,張旅集團自營運就沒有盈利過,四年累計虧損達10.8億元。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資產總額13.95億元,負債總額16.97億元,凈資產額為負3.02億元。
2024年9月大庸古城進入司法重整程序,計劃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盤活資產。截至2025年7月,重整方案據稱取得階段性進展。
目前,最初設計的198間沿街商舖,均處於關閉狀態。大庸古城門可羅雀,每天接待的遊客不到20人,唯一盈利項目竟是景區停車場。
大庸古城只是中國文旅行業的縮影
「大庸古城」不過是中國眾多爛尾項目中的一個。中國文旅行業開始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歷史景點、文化遺產旅遊為主,各景點由政府管理,門票為核心收益。
2000年後,各地爭相發展文化旅遊景區、小鎮、特色街區,並納入GDP考核與招商項目。但由於建設過度、同質化嚴重,假古鎮、仿街巷大行其道。「千鎮一面」「文化失真」等批評的聲音不斷出現。
當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重創旅遊業,客流驟減,大量文旅項目無法營運或停擺。大陸媒體「新旅界」曾盤點中國十大爛尾文旅項目,位居「爛尾榜」榜首的,是對外公布總投資超過950億元的山水文園。
2025年7月29日《經濟日報》刊文寫道:「數據顯示,全國曾建成超過2,800個人造景區,至今存活下來的不足300個。」
中國文旅業的三大病灶
記者參考了多方觀點,分析中國文旅業存在三大病灶:
1、不為遊客而是「為錢而來」 資本驅動的政績工程
大陸從南到北的「仿古景區」「文化小鎮」層出不窮,然而開發模式從政府批地、房企承建、引入資金炒作,再轉手收租,文旅只是表面包裝,實質是政府操縱下的資本運作。
據「旅界」8月3日報道,根據業內人士許總的經歷和感受披露,許總經營的文旅項目,是靠一整套EPCO(工程、採購、施工、營運)打包模式,橫跨工程、融資、招商、營運。
許總說,能接EPCO 項目的營運團隊不是因為懂文旅,而是「牌子多、會寫招商冊子」,最重要的是拿到政府的「鄉村振興款」。通過對許總訪談,
「旅界」報道,地方政府也知道文旅難做,但是他們為了政績別無選擇。鄉村振興要立功,大型古鎮要落地,財政預算要花完。「所謂的EPCO文旅項目不是為遊客建的,是為政績閉環設計的。」
搜狐網報道說,大庸古城的母公司是張家界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者是當地市管上市企業,實際控制人為張家界市政府國資委。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說,「張家界本來是一個旅遊景區,人流很多,大庸古城應該來說是有一定的市場基礎的,但它是由政府拍腦袋決定的,而不是由市場運作的。」
「這是中共體制下政績觀扭曲的產物。地方政府相互之間的競爭,要GDP增長,要拿政績,要拿市容作為它的臉面,這就導致大量的文旅項目出現。這些項目本身是政治的產物,而不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經濟可行性很差,目的都是為了當政者,出於政治目的人為造出來的,所以造成了遍地雞毛。」
2、大庸古城「拆真建假」,文旅變形發展
大庸古城所在區域,本有真實古街,然而在大庸古城項目啟動前,這些歷史街區被大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仿古一條街」。
據《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新華社在項目啟動時的報道,大庸古城選址在張家界城南門口的明清古址原址,「保留修繕三元宮、朝天門、古城牆、古樹名木等歷史人文景觀」,並恢復建設陽戲、古樂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場所,旨在重現大庸城明清鼎盛時期的十景風貌。
但是多家媒體報道指出,大庸古城實施過程中大規模「去舊改新」:老城區街區被拆除,諸多歷史建築遭推倒,除三元宮獲保留外,其它南門碼頭、青石板街道、吊腳樓等傳統元素均被替換成仿古建築。
《騰訊新聞》《36氪》《環球旅訊》等均描述該做法為典型的「拆真建假」:真實的歷史街區未能保留,換來高度商業化、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的仿古景觀。遊客到訪這類的古城後,常覺得「甚麼都假」「像在影棚裏消費」。
王赫認為,「這就是一個扭曲。一個真的文物,它能使人產生敬仰之心。但是,中共把這些真文物都大肆破壞掉了,建立一系列假古董、假文物。這個事情它不僅欺騙消費者,它也欺騙市場。本質上是這個政權無法無天,這個政權就在推行文化虛無主義。」
3、缺乏生活感,只剩商業味
此外,大庸古城沒有規劃生活空間、公共空間,剩下的只是商業空間。長江研究報說,走到這一步,終究「它不是古城,而是現代人打造的一個商業街區」。
本該承載文化記憶古鎮,如今卻成了廉價的「快消品」。原居民被「遷走」,生活痕跡被清理乾淨,換上統一著裝的「演員」假裝古人表演。「文化被表演化、生活被景觀化,這種割裂感日益強烈。」而真正有吸引力的古鎮,如若干年前的鳳凰、平遙、麗江,是有生活氣息的,是「活著的文化」。
王赫說,「它一切都是「向錢看」,把這個項目表面上建的高大上,實際上是一個利益工程,一個政績工程。它是一大片一大片建築建起來,一批批官員倒下去,整個過程腐敗問題無所不在。」
記者認為,中國不缺文化資源,缺的是敬畏與規劃。未來,或許「少建幾座仿古城,多留幾條老街巷」才是真正可持續的路,遊客真正需要的文化旅行之路。#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