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層正集體隱身在北戴河。中共中組部刊物周五(8日)罕見發文批幹部年輕化的「急於求成」問題,被指或與中共內鬥升級有關,同時釋放年輕官員遭壓制的訊號,或加劇其怠政。近年頻頻官媒吹捧「全國最年輕」高官,但這些人頻頻出事,有評論認為,「最年輕」現在反而是不祥的標籤。
中組部刊物罕批幹部年輕化 分析:或涉權鬥
8月8日,《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年輕幹部培養需「文火慢燉」》一文。
文中先引用習近平有關幹部培養的言論,之後批評個別地方對培養年輕幹部「出現急於求成的傾向」,為片面追求領導班子結構的年輕化,將提拔速度當作衡量工作成效的關鍵指標,忽視年輕幹部成長的客觀規律。該文並稱這些人或許在職位上達到了「年輕」標準,卻「難以真正堪當大任」。
文章稱,年輕幹部的成長需「文火慢燉」。「對於年輕幹部自身而言,更要堅決摒棄浮躁心態,沉下心來『墩苗壯骨』。」「唯有耐住性子『坐冷板凳』,扛住壓力『接燙手山芋』,在實踐中反覆打磨,才能「可堪大用」。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官媒發這種帶有政治風向的文章的背後都不簡單。這篇文章可做兩種解讀。一是釋放風向,就是那些有政績的年輕幹部可能反而要壓制,他們即使努力工作也很難有突破性的陞遷,只能靠熬。而那些年紀大的有靠山的則繼續佔位。這樣會使年輕幹部失去信心,官場怠政加劇。
他說,另一可能是與中共高層內鬥升級有關,因為中共元老和現任高層按例正在北戴河開會。二十一大人事布局會提前在今年10月的四中全會打響,現在北戴河會議有可能發生爭吵。「就是各派都在希望布局自己人在關鍵位置,包括習的接班人。有些人可能被以太年輕為由受到壓制。」
《日經亞洲》資深撰稿人中澤克二今年1月16日發文說,由於今年將大體上決定下屆領導班子,因此中共內部潛在的政治風暴很可能會爆發。
中共官方已確定今年10月開四中全會。四中全會或生事變等各類傳言四起,甚至習近平接班人也傳出多個版本。
分析:「最年輕」被指成不祥標籤
在2023年首度公開的習近平過往講話中,習說,「優秀年輕幹部不能搞成特殊群體,不能像儲君一樣供在那裏坐等提拔。」外界認為這表明習近平憎恨被傳為「接班人」的高官。
中共在鄧小平時期曾鼓勵年輕化和搞幹部梯隊建設,並反對終身制,所以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出現一名40歲以下的候補委員——時年39歲的甘肅省建委副主任胡錦濤,後來胡也逐步陞遷,直至正式入主中南海。
獨立評論人杜政此前在台媒《上報》撰文表示,到了習時代則和鄧時代恰恰相反,中央的「最年輕」領導幹部會有雙重風險,一是被捧為日後的接班者,樹大招風,遭政敵盯緊;二是自我標榜為接班人,會沾沾自喜、野心外露,招主子猜忌。
杜政以中共十八大上兩名「60後」——胡春華(1963年4月生)和孫政才(1963年9月生)為例。胡春華雖然刻意低調,但被內外炒作為習接班人,十九大和二十大都是熱門入常人選,結果卻先後「失常」,最後還被踢出政治局;孫政才在十九大前落馬,官方通報其為「野心家」。
文章還提到陸昊,他生於1967年,是中共三屆中央委員。早在2008年5月4日,41歲的陸昊被宣布接替胡春華,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正部級官員。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陸昊又成為中共最年輕的中央委員。中共黨刊2013年曾發專文吹捧陸昊為政壇「黑馬」。但陸昊在2022年就在黑龍江省長任上被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這一閒職。
再如,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就被推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的劉劍,1970年出生,當年才42歲,成為最年輕的中央候補委員,大外宣媒體曾吹捧他是所謂中共「第七代」接班人。不過,2017年,劉劍據傳因是前中央辦公廳令計劃的人,受牽連而被貶任國投集團下屬「國投健康」的董事長,從此一蹶不振。
杜政認為,習近平已打亂了中共從鄧小平時代開始的幹部梯隊布局。習自己破除連任限制後,二十大後一批習家軍過了退休年齡仍在陪跑,在習時代,官場「最年輕」已成為不祥的標籤。而習還沒有按中共慣例準備「儲君」,後習時期習家軍都在暗中準備爭奪權力,日後變數很大。隨著中共政權危機加深,習將帶走中共,誰也不可能接班了。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也曾表示,中共可能由於接班人的問題,隨時會帶來一場黨內的大混亂。現在經濟如此差,國際環境又如此糟糕,如果中共內部再來一個大混亂,那真的就垮台了。#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