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近發現首宗涉嫌僱用外勞後裁減本地員工的個案。勞顧會勞方代表、勞聯副主席譚金蓮今日(25日)在商台節目中表示,不少飲食業從業員反映從全職被轉為散工,甚至因人手充足而被裁員。她認為現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過於寬鬆及不合時宜,當局應停止輸入飲食業外勞,針對各行業當前的人力需求及勞動市場變化,進行下一步的規劃。

譚金蓮稱,工會已收到約200名本地勞工求助,情況並非孤例。去年12月有廚房從業員向她反映,其任職的餐廳在引入外勞後,從全職改為替班或散工形式,工作日數減少,收入受影響。其後餐廳更以人手充足為由,支付一周通知補償後將其裁員。譚指類似情況涉及餐廳、快餐店及酒樓的廚房及侍應崗位,而且在今年上半年陸續發生,與外勞輸入的時間點相符,顯示本地就業市場受到相關政策的衝擊。她又提到,曾有外勞向她反映,被僱主扣減三分之一工資,但因擔心失去工作而未有舉報。

譚指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要求聘用外勞的企業須確保本地員工與外勞的比例達到「二比一」,即僱用兩名本地員工後,方可聘請一名外勞。目前僱主僅需提交資料,顯示本地員工達到最低工作時數每周35小時,即可符合本地員工的定義,門檻過低,導致僱主可不斷以替班形式招聘本地人來滿足規定。但勞工處未能察覺這一點,致使本地員工難以獲得全職工作。即使本地員工舉報,機制僅要求僱主提交資料,檢舉難度高。

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今年5至7月飲食業失業率達到6.4%,譚認為失業情況令人擔憂,相關數據足以成為政府叫停輸入飲食業外勞的訊號。她強調,當前行業人力需求、勞動市場變動及外籍勞工人數均與過去不同,計劃有必要進行下一階段的規劃,不能再沿用舊有方式制定外勞政策,例如政府可根據外勞輸入情況設立暫停機制。

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早前稱,外勞分擔工作令本地工人變得開心,譚金蓮質疑對方聽不到失業廚師和侍應的聲音。@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