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被譽為「東方之珠」,原因之一是擁有繁華的夜生活。尖東的大富豪夜總會自1984年創辦以來,是香港夜生活的代名詞。其豪華裝潢與多元娛樂吸引本地富人與遊客,成為尖東地標。那是經濟起飛的年代,夜總會是財富的象徵。大富豪的重開就像一場奇幻故事,試圖將80年代的輝煌復刻到經濟蕭條的今日,卻迅速破滅。
2021年,疫情與經濟低迷迫使大富豪結業,原址變為免稅店,預示夜生活產業的衰退。今年5月,大富豪重開,投入9位數字資金,打造5萬平方尺的多功能場所,甚至邀請前AV女優宣傳,試圖喚起情懷。8月,這間重開僅兩個月的夜總會突然停業,敲碎了「由治及興」的美好想像。
大富豪的倒閉是香港經濟變遷的縮影,高檔消費模式與市民習慣脫節。不少香港人傾向「北上消費」,前往深圳等地尋求更低價格與豐富選擇,夜總會的高消費門檻難以吸引客流。政府對夜總會活動的限制與經濟刺激不足影響生意。與80年代寬鬆政策相比,當前環境難以支持大型娛樂場所,導致大富豪等場所難以生存。
香港經濟正在經歷轉型,低技術行業如建築業和餐飲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導致失業率上升。年輕人不願從事辛苦的體力勞動,導致勞動力短缺。餐飲業同樣面臨招聘困難,服務性工作的吸引力下降。
高端市場萎縮,基層市場勉強支撐,與80年代的繁榮相去甚遠。惠康、萬寧等大財團裁員反映服務業困境,基層勞工可轉向外賣配送等靈活工作,勉強維持生計,但高端服務業如大富豪因成本高企與客流不足崩潰。
1996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紅燈區》,改編自牛佬的同名漫畫,由邱淑貞、陶大宇、任達華主演,描繪了香港夜總會的惡性競爭與利益之爭。這部電影通過古惑仔、夜總會女郎、黑幫大佬和警察之間的糾葛,展現了90年代香港夜生活的浮華與黑暗。
對比今年大富豪夜總會的倒閉,《紅燈區》彷彿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香港夜生活從巔峰到沒落的軌跡。電影中的繁華與2025年的沒落形成對比,香港夜總會不再是「生金蛋的雞」,而是空殼的「雞棚」。大富豪試圖以復古定位重現輝煌,卻與市民需求脫節,註定失敗。
《紅燈區》中的繁華已成回憶,大富豪的重開如奇幻故事,終究敵不過經濟現實。當市民的消費熱情流向外地,當投資者的信心逐漸消退,香港的夜生活場所又該如何找到新的出路?或許,香港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個高檔消費場所,而是更全面的經濟政策支持,以及對本地文化與消費需求的重新定位。只有這樣,香港才能從「雞棚」的陰影中走出,重拾「生金蛋的雞」的輝煌。◇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