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穎茵出任恒生銀行行政總裁近4年後,突然被調動,從恒生調回滙豐,可形容為「明升暗降」。新上任的滙豐行政總裁林慧虹接任恒生銀行的CEO,我相信她會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者,並可能會進一步裁員,進行成本削減。
我從去年開始就不斷警告恒生銀行的壞賬問題上升至令人擔憂的地步。這反映出恒生銀行這些年的運作情況,尤其在商業物業方面,許多香港投資者的態度過於樂觀。但如今商業銀行出現問題,對恒生銀行的影響顯而易見。
另外一間銀行東亞銀行的情況也類似,我稍後會再說。去年,我發出這些警告時卻遭到不少批評,甚至被指說我在抹黑香港銀行系統。我必須重申,我從未說過香港銀行系統會出現問題。我只是指出,部份銀行的壞賬問題相當嚴重,而這個問題在外界的關注上似乎不足。
事實上,恒生銀行的壞賬率在幾年前施穎茵接手時僅有約1%,而到今年6月底已急升至6.9%,創下恒生30年來的最高紀錄。這與商業物業和房地產的情況有密切關聯。恒生銀行的問題無法再隱藏,甚至拖累了總行滙豐銀行的業績。今年上半年,滙豐的業績因恒生銀行在商業房地產方面的撥備增加而受到影響。無論是滙豐還是恒生的管理層,年中都需作出交代。整個問題還會惡化,不能再掩蓋。
這也反映了我早前希望提醒大家的事情:個別銀行的壞賬問題已經惡化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值得所有人關注。
為何我會認為施穎茵的回歸滙豐是「明升暗降」的狀態呢?施穎茵自2019年9月疫情期間接任恒生銀行的行政總裁。歷史上,自2009年以來,每位恒生銀行的行政總裁任期約為4到5年。施穎茵的任期並不特別短,但從以往幾位女性CEO的去向可以看出,她們在任期結束後通常會退休,而她卻調回到滙豐。
翻查資料,恒生史上只有已故滙豐首位華人大班、於2005年離任恒生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的鄭海泉調回母企升任滙豐亞太區主席;其他出掌恒生舵手的前滙豐高層如李慧敏或梁高美懿等均在恒生卸任及退休。
恒生去年年報顯示,施穎茵年約56歲,去年薪酬組合總計2,165.2萬元,較早前她以2,663萬元購入東半山老牌豪宅大坑慧景園一個3房戶連1個車位。
值得留意是施穎茵被調回滙豐,並未擔任香港滙豐的執行董事,而是以副主席的頭銜出任,這基本上是個虛銜。這個調動反映她不再擁有實權,顯示出她在目前的情況下是需要問責的。
按官方公布,施穎茵將擔當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羅銘哲的顧問工作。據了解,施穎茵的新職位並非等同滙豐銀行副主席,而是滙豐香港區副主席,屬新設職位,與作為法人機構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其董事會並無關係。根據滙豐銀行董事會成員資料顯示,滙豐銀行主席及副主席為王冬勝及艾爾敦(David Eldon),他們分別是滙豐銀行前行政總裁及滙豐銀行前主席。
必須指出施穎茵在任內未能完全處理壞賬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並非她一手造成,因為在她接任恒生時,該銀行已經面臨香港樓市崩潰的風險。然而,她的應對方式顯然不夠及時,也未能有效控制壞賬上升的問題。
雖然恒生銀行前幾個月曾進行過一次大裁員,但這對於削減成本而言似乎仍不足。林慧虹接任後,因她的背景,可能會採取更果斷的措施來處理不良資產問題,這也反映出恒生銀行可能會面臨更大規模的裁員。
與施穎茵在集團內同屬董事總經理級別的林慧虹,獲委任為恒生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10月生效,有關任命尚待監管機構批准。有不願具名分析員認為,恒生當前要務是加快清收處理不良資產,換帥或予外界提速及決心處理問題的觀感。
有分析員指出,林慧虹出任滙豐港區一姐前,過去資歷雖然側重中後台營運及區域市場經驗,惟她本身是在新加坡長大及接受教育的華僑,是恒生首位「非本地港人」舵手,此舉或反而有助行方應對關係網絡悠久的工商客戶及資深房地產投資者時,處置不良資產期間採取更利落快捷的方法,以達集團財務指標要求。不過亦有意見謂,林慧虹並非來自前線業務或信貸風險背景,換帥對恒生前景僅屬中性影響。
總體來說,未來一段時間,恒生銀行的工作文化會有改變。在新管理層的領導下,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樣倡導人情味與良好的客戶及員工關係。除了恒生之外,我之前也提到過東亞銀行的情況,雖然他們的貸款不良率下降,但管理層也提到有一成的貸款可能會出問題但尚未列入不良資產。
這樣的情況會引發投資者對管理層改善壞賬決心的質疑,甚至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