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需求持續疲弱,中國多個行業的價格戰日益激烈,企業不得不通過降價促銷來提振銷售。在中國經濟疲弱和內捲式競爭持續下,中國面臨通貨緊縮的挑戰。
周三(9月10日),中共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中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4%,降幅大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0.2%。8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年減2.9%。
今年8個月以來,累計有6個月錄得CPI按年下跌,平均按年跌0.1%,反映通縮壓力持續。
消費者尋求廉價貨
CNBC財經網站9月9日報道,因為經濟疲弱,中國消費者和企業也在減少出行、宴會和活動,北京高端酒店北苑大酒店在晚上設立攤位,為路人提供菜餚。王師傅在路邊烹製特色炸乳鴿。
「以前我們在酒店餐廳裏賣炸乳鴿,每天只能賣出六七十隻。」王師傅對CNBC說,「現在我們能賣出200隻左右。」
但這些炸乳鴿都是以低價出售的。以前,每隻炸乳鴿售價8美元。如今,每隻售價5.3美元。
物價下跌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問題。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一直在尋求更實惠的商品。
下班回家的路上,萬強(音譯)在北苑買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包括鴨脖、鴨翅和包子,價格略高於4美元。
「經濟形勢不太好。」他說,「食物很乾淨,質量也很好。」
「內卷化」競爭或激烈價格戰
另一個導致中國商品面臨降價壓力,推動經濟進一步陷入通貨緊縮的因素是,從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到外賣服務等各個領域產能過剩,中國出現「內卷化」競爭或激烈價格戰。
7月11日,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在網絡研討會上表示,Natixis對2,500家上市中國公司的研究凸顯這樣一種情況,即交易量在增長,而價值卻受到通貨緊縮壓力的打擊。
她補充,表面上這些公司在市場上似乎佔據主導地位,但實際上卻為此付出了高昂代價,即無法獲得繼續營運所需的收入。
外賣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中國市場領頭羊美團正面臨來自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激烈競爭。這兩家公司都在推出優惠券折扣,以爭奪業務,壓低價格。導致三者的利潤大幅下滑、營銷費用大幅增長。今年二季度,京東、阿里、美團同比少賺約264億人民幣。
高盛預計,在今年7月到明年6月的12個月之內,阿里的外賣業務會虧損410億元,京東虧損260億元,美團EBIT減少250億元。
儘管「內捲式」競爭使得消費者的購買價格更低,但也加劇人們擔心經濟會陷入通縮惡性循環,這將迫使企業裁掉更多員工。
價格通脹將維持「深度負增長」?
在中共公布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數據之前,高盛預測批發價格通脹將維持「深度負增長」,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2.9%。
在通貨緊縮的環境下,消費模式正在發生變化。二手奢侈品的需求目前很高,以至於在線二手店「轉轉」今年夏天在北京市中心開設一家實體店。
在郝文麗(Hao Wenli,音譯)以前的生活中,不買新東西曾經是不可接受的。「我們現在幾乎不去奢侈品店了。」她對CNBC說,「現在賺錢很難,為甚麼不去這樣的地方(二手店)購物省錢呢?」
Natixis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學家許建偉(Jianwei Xu,音譯)在7月的網絡研討會上警告,今年下半年的情況可能更為嚴峻。他說:「我們看到,尤其是製造公司的利潤仍在下降。」「下半年可能會有更多家庭面臨壓力,因為找工作會更加困難。」#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