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旗下一家食品飲品公司的內部文件日前在互聯網上被曝光,顯示現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宗馥莉,正在她掌控的企業中採取用新品牌「娃小宗」更換「娃哈哈」品牌的行動。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遺產爭奪戰已從股權博弈打到了「品牌戰」,但這個策略存在諸多風險,後果吉凶難料。
互聯網上傳出的杭州娃哈哈宏輝食品飲品有限公司一份內部文件顯示,由宗馥莉實際控制的宗勝系企業,將從2026年新的銷售年度起用新品牌「娃小宗」替代原品牌「娃哈哈」。
這份《關於開展2026銷售年度經銷商溝通工作的通知》表示,自娃哈哈集團創始人離世後,公司一直在努力解決各項「歷史相關遺留問題」,為維護「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規性,公司決定從2026年新的銷售年度起,更換使用新品牌「娃小宗」。文件稱,「複雜的歷史相關問題」無法在近期得到有效解決,導致公司經營始終暴露在相關法律風險之下,因此公司不得不做出上述安排。
天眼查發布的訊息顯示,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目前由宗馥莉、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即「職工持股會」)這三大股東共同持股。其中,持股46%的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代表的是國資方,而持股24.6%的職工持股會的理事長是杜建英,宗馥莉則持股29.4%。
但據公開的資訊,在娃哈哈集團的現行股權架構下,「娃哈哈」商標的使用必須獲得集團全體股東的一致同意,否則任何一方均無權使用。這就意味著,宗馥莉要在「娃哈哈」品牌下發展自己的新勢力存在諸多法律上的障礙。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今年2月發布的消息顯示,宗馥莉擔任董事長后,娃哈哈集團曾於2025年1月21日提出對「娃哈哈」系列商標進行轉讓的申請,試圖將「娃哈哈」系列商標387件,由娃哈哈集團轉讓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而天眼查資料顯示,娃哈哈食品公司分別由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1%,娃哈哈集團持股39%,浙江娃哈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
其中,娃哈哈宏振由宗馥莉100%持股,宗馥莉又在娃哈哈集團持股29.4%。以此計算,宗馥莉在娃哈哈食品合計持股比例達到62.47%,達到實際控制。也就是說,如商標轉讓完成,宗馥莉將完全掌控對「娃哈哈」品牌的使用權。
然而,今年5月娃哈哈集團在回應媒體相關質詢時卻表示,因前期娃哈哈商標的轉讓具有不確定性,「公司不排除在近期推出全新的自有品牌,並已為此次轉型做好了相關的準備工作」。天眼查顯示,截至目前,娃哈哈系列商標仍在杭州娃哈哈集團旗下,系列商標轉讓仍未能完成。
此前,宗慶後的三個非婚生子女——宗繼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繼盛(Jerry Zong),分別在中國香港和杭州發起訴訟,向他們同父異母的姐姐宗馥莉追討價值21億美元(約合150億元人民幣)的信託權益,並要求分享娃哈哈集團的部份股權。正當遺產爭奪戰接近決勝階段之際,宗馥莉推進「更換品牌」的舉動引起了外界廣泛關注。
據公眾號「野馬財經」 9月14日發文披露,在2025年5月21日—28日期間,宏勝飲品集團註冊了大量「娃小宗」商標,涉及行業包括醫藥、布料床單、餐飲住宿、金融物管、化學原料、繩網袋篷、建築管理、網站服務等。共有43項商標目前正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文章引述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的分析指出:從法律角度看,「娃小宗」品牌名稱確實存在潛在風險,「娃哈哈集團其他股東可能以商標近似、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為由提出異議,尤其如果能夠證明存在攀附商譽的故意,可能面臨商標侵權訴訟。」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通過另立門戶雖然可以向集團其他股東展示自身價值和不可替代性,但具體效果取決於多方博弈,最糟糕的情況是可能導致公司內部的「徹底分離」。
張新原直言,失去娃哈哈品牌背書將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下沉市場渠道需要重新建立信任關係;二是新品推廣需要從零開始建立消費者認知;三是終端動銷缺乏品牌溢價支撐。經銷商體系可能會流失相當一部份依賴娃哈哈品牌效應的傳統渠道商,預計初期流失率可能達到30%—50%。」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