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個題目實在有點敏感啊,因為在香港或者華文圈,輕則招惹左右陣營的包圍夾攻,站在甚麼角度都可以得罪人;在美國則更加嚴重,只要表達的立場和觀點惹起爭議,輕則丟掉工作,重則如果你不是美國公民則可能驅逐出境。可以說,Charlie死了,但他的影響力才剛剛開始。

先說丟掉工作這回事,有一批美國普通打工仔在網上肆意發表慶祝CHARLIE被殺,然後就被公司解僱。但這個解僱熱潮不限於一般市民,連許多媒體知名人士也涉及其中。MNBC解僱了評論員Matthew Dowd,因為他說Charlie生前有散播仇恨言論的訊息,另一個便是美國知名talk show 主持人Jimmy Kimmel ,他被ABC電視台中止了他的講話節目,因為他在節目中發表了對Charlie不當的言論。

這個比較有討論點,因為Jimmy沒有幸災樂禍,也沒有評價Charlie的為人,他只是批評有MAGA的成員試圖在這件暗殺事件上score political points,他也嘲諷特朗普哀悼Charlie的方法。

但結果無一倖免,也在這波政治風暴中捲入。

有人說這是活該,無關言論自由,是人格道德的問題;但細心一看,這些人有些並沒有否定暗殺行為的醜惡和卑鄙,他們只是在譴責暗殺行為的同時,也檢討了Charlie的生前言行,例如有人只是在社交平台引述了Charlie生前一些涉及討論黑人女性智力和能力問題的quote,結果馬上被相關機構解僱。

這就引起大家擔憂﹕難道全美國要統一對Charlie死亡的看法和感受,就是只能譴責兇手,但不能檢討Charlie這個人生前的行為?難道只能視他為殉道者,而不能有批評?只准給予死者無限榮耀,否則便是幸災樂禍、或者助長仇恨?

但問題是,特朗普政府不單是譴責兇手,更把Charlie視為殉道者,甚至要繼承他的legacy ,政治遺產。這難道不值得公眾討論﹕甚麼是他的政治遺產嗎?除了他們看到YouTube的校園辯論,難道就沒有其它事情要注意?

例如他成立的TURNING POINT USA,發起了一個名為professor watchlist 的計劃,鼓勵校園舉報有「左膠言行」的教授,像極了香港的校園篤灰事件。被舉報的教授許多飽受滋擾恐嚇,這個行為,難道不能被檢討,難道也要當成是政治遺產的一部份去繼承嗎?

當年黑人George Floyd 被警察跪頸致死的事件,當時那句遺言「I can’t breath」令許多美國人動容。當時美國社會卻不會形成任何統一口徑的哀悼禮儀,有人為他的死發起BLM運動,但同時也有人反對甚至質疑他的死是咎由自取,是他濫藥所致,甚至要求赦免跪頸的警察,認為整個審判只是show trail 。這個言論就是由Charlie Kirk所說的。

所以這引起一個問題﹕暗殺行為完全不能接受、理應全力譴責,但是否定要對死者的評價統一口徑、不容批評?

為何美國人在這件事上會有這樣撕裂的反應?如果你簡單一句「左膠無人性」當然很輕鬆了事,但其實難道不是反映了,美國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存在左右派非常極端的思想行為模式的差異嗎?

我看過網上一條辯論影片,主角是自由派的知名人士, Mehdi Hasan一人VS20個far right conservatives(這個標題是節目自己起的)。其中一個題目是「特朗普是pro criminal」,Mehdi的論點是「在國會山莊暴動事件,特朗普赦免了許多已經被判刑、也的確是對警察做成重大創傷的罪犯。」所以他認為特朗普是pro criminal 。結果現場一位far right不服,他的論點是,他不認為這些行為是「犯罪」,他甚至表達了這些警察都是服務於自由派的政府,所以他能接受這些暴力行為。

你看,在一般人眼中,把警察打到重傷,明顯是criminal ,但由於立場問題,右翼覺得這些警察都是服務於自由派政府去打壓特朗普連任所以即使打傷了警察也不算是criminal ,理應被赦免。

人性原來就是這樣﹕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看同一個行為,即使是犯罪的行為,原來也有巨大反差和分歧。

香港人當日也是如此,三萬thanks的行為,在藍絲眼中,也相當無人性,但我們當時心中的天秤,就是「惡有惡報」。

所以這次遠在美國的Charlie Kirk之死,掀起了全球巨大的關於人性、道德、善惡的討論;而他的死,不可能平伏美國左右派在各個議題價值觀上的裂痕。他的影響由死亡一刻才真正發酵。◇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